香港**历史上最严重的股灾发生在1973年,这场股灾被称为“七三股灾”,恒生指数暴跌超过90%,导致数以万计的投资者破产,甚至引发自杀事件。这场股灾是香港**普及化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灾难,也是港股史上跌幅最大的一次。
- 1973年股灾的背景:70年代初,香港**进入全民炒股时代,市场投机氛围浓厚,恒生指数在短短两年内上涨了1.5倍。虚假股票事件、石油危机和利得税征收等利空因素叠加,导致市场恐慌性抛售,恒指从1774.96点暴跌至150.11点。
- 市场疯狂现象:股灾前,香港市民沉迷炒股,甚至出现“鱼翅捞饭”“用大牛(500港元钞票)点烟”等奢侈行为,反映了**泡沫的极端膨胀。
- 外资大行推波助澜:外资机构利用市场虚高哄抬股价,随后在高点抛售获利离场,加剧了**崩盘。
- 政府应对措施:港府紧急出台《证券交易所管制条例》,限制新股上市并加强市场监管,但未能阻止**暴跌。
总结:1973年香港股灾是市场过度投机与监管缺失的惨痛教训,提醒投资者需警惕泡沫风险。尽管此后港股仍经历多次股灾(如1987年、1997年等),但“七三股灾”因其破坏力与历史意义,至今被视为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