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最新光伏发电政策主要围绕分布式光伏管理、电价市场化改革及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展开,具体规定如下:
一、分布式光伏管理新规
-
分类与规模
将分布式光伏细分为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工商业四类,明确各类别接入电压等级(如自然人户用≤380V,工商业≤10kV)和规模限制(工商业放宽至50MW)。
-
上网模式调整
-
自然人及非自然人户用可选择全额上网、自发自用或余电上网模式;
-
一般工商业仅允许自发自用或余电上网(需满足地方消纳比例要求,如浙江≥70%);
-
大型工商业原则上自发自用,电力现货市场成熟地区可余电上网。
-
-
备案与权益保护
实行“谁投资、谁备案”原则,禁止非自然人项目以自然人名义备案,保障农户利益。
二、电价市场化改革
- 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存量项目电价与现行政策衔接,增量项目通过竞价确定电价。
三、行业应用与消纳保障
-
大型基地建设
推进“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及流域水风光一体化项目,鼓励企业参与。
-
绿电交易与消纳
明确分布式光伏参与绿电交易路径,部分地区试点农村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完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
四、地方政策协同
- 各地出台配套措施,如浙江要求2026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100%,四川攀枝花2025年屋顶光伏覆盖率70%等。
五、风险与收益调整
- 缩短投资商资产评估周期至15年,推出“三年半送电站”等创新模式,降低政策风险;压缩屋顶租金等非技术成本,提高项目自持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