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退费新规定主要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退费基本原则
-
合法退费权
即使签订合同,消费者在特定情况下仍享有退费权利,如课程未按约定提供、存在欺诈行为等。
-
校方责任
-
校方原因 :因学校原因(如课程取消、教学质量问题)导致无法学习,需退还剩余费用。
-
不可抗力 :因国家政策变动(如入伍、重大疾病)等不可抗力因素,扣除5%手续费后退还剩余费用。
-
二、退费条件与限制
-
学生自身原因
因触犯法律、违反校规等个人原因退费,通常不予退还。
-
课程进度影响
-
开课前可全额退费;开课后,已授课部分可能需支付违约金(通常不超过总费用的20%)。
-
部分机构规定,超过三个月未上课可申请退费,但需支付违约金。
-
三、退费流程与证据
-
协商与证据
首先与机构沟通,保留沟通记录、合同、支付凭证等作为证据。
- 若协商无果,可通过消费者协会(12315)、工商管理部门投诉,或法律诉讼解决。
-
违约金与赔偿
-
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损失可请求增加,超过30%可请求减少。
-
存在欺诈行为时,可要求“退一赔三”。
-
四、注意事项
-
合同审查 :签订合同时需明确退费条款,避免“概不退款”等霸王条款。
-
时效性 :退费申请需在合理期限内提出,超过时效可能影响权益。
以上规定综合了法律保障与实际操作要点,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协商、投诉或法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