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衔接资金管理项目入库流程是确保乡村振兴资金精准投放的核心机制,其核心在于“三级申报、动态管理、全程公示”。 通过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级审定的标准化流程,结合绩效目标管理和联农带农机制,实现项目从谋划到落地的透明化、规范化。关键亮点包括:动态更新项目库、10天公示制、绩效目标前置审核、跨区域项目联审联建,确保资金投向精准、效益可量化。
- 村级申报: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提出项目,重点分析资源禀赋、产业需求和基础设施短板,同步编制绩效目标(如带动就业人数、增收指标等)。项目需在村内公示10天,无异议后提交乡镇。
- 乡镇审核:乡镇组织实地核查,召开党委会审议项目的真实性、资金概算及联农带农机制,审核通过后公示10天。跨村项目需整合需求并同步公示,再报送县级行业主管部门。
- 县级论证与审定:行业主管部门联合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开展合规性审查,重点评估土地权属、生态影响及绩效目标可行性。乡村振兴局复核项目是否属负面清单,并通过县政府网站公示10天。最终由县级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入库,形成年度项目库规模(通常为资金总量的120%以上)。
- 动态管理与实施:入库项目按轻重缓急择优立项,实施中需严格按计划推进,变更需经审批。项目竣工后,20万元以上项目需经乡镇预验收和县级验收,确保资金使用与绩效目标一致。
提示:项目库实行“能进能出”动态调整,未按期完成或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将限制申报。建议申报单位提前对接行业部门,确保绩效目标设定与政策要求高度契合,同时利用数字化平台提升申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