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核心环节,确保项目规范高效推进:
一、项目申报与入库管理
-
村级谋划与公示
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结合资源优势,通过村民大会、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形成项目清单并报镇审核。
-
镇级审核与入库
镇政府组织多部门核实项目可行性(如用地、规划等),编制申报材料并建立镇级项目库,经公示后上报县级主管部门。
-
县级审定与备案
县级部门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后纳入县级项目库并备案,同时同步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
二、项目实施与监控
-
实施准备
项目获批后,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并报镇审核,明确施工方并签订合同。
-
动态监管
通过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协同,实现资金流向可追溯、可疑支付预警,确保项目按批复方案执行。
-
质量与进度把控
严格执行招投标、施工标准,镇级专班定期检查进度,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三、项目验收与资金拨付
-
竣工验收
项目完工后,由村级自查、乡镇组织验收,合格后申请县级抽查,最终完成资金拨付。
-
资金拨付流程
县级部门根据项目进度提出拨付计划,经多级审批后直达乡镇财政专户,乡镇再拨付至施工方。
四、事后管护与绩效评估
-
项目效益发挥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如农业基地配套项目需定期维护。
-
绩效评估
定期开展自评和第三方评价,将结果用于优化后续项目申报和管理。
总结 :整个流程强调“村申报、镇审核、县审定”的三级联动,通过事前谋划、动态监管、全过程评估,实现财政衔接资金的高效利用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