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综合权威信息分析如下:
一、资金用途不当
-
负面清单执行偏差
部分衔接资金被用于差旅费、会议补助等非指定用途,或用于楼堂馆所建设、扶贫济困医疗基金等与项目目标无关的支出。
-
项目选择不规范
个别项目未纳入项目库管理,或擅自调整资金用途,如将产业资金用于非贫困村发展或超范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
以拨代支现象普遍
部分资金直接拨付至村级账户,未实际支付到项目实施主体,导致资金流脱节。
二、绩效管理薄弱
-
目标设定不合理
部分项目绩效目标模糊、不明确,或未与财政政策要求对齐,导致评估流于形式。
-
执行与评估脱节
绩效目标未录入系统、未同步下达,或评估过程流于走过场,无法有效约束资金使用。
-
数据不一致问题
财政上报数据与乡村振兴部门监测系统存在差异,影响资金监管和决策依据。
三、监督管理不足
-
政策执行偏差
对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范围、使用比例等政策把握不精准,导致资金分配与政策要求脱节。
-
内部审计薄弱
结转结余资金未及时清理或重新安排,重大项目开工前准备周期过长,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
外部监督有限
社会资本参与度低,部门间统筹整合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有效监督合力。
四、其他突出问题
-
资金配套能力不足 :部分县级财政因财力紧张,无法满足项目需求,导致“一钱两用”现象普遍。
-
档案资料不规范 :项目申报、审批等环节的档案管理混乱,影响资金追溯和责任追究。
建议
-
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明确资金用途、审批流程和绩效评估标准,建立动态监控机制。
-
强化绩效管理 :细化绩效目标,实现目标与预算、政策的全链条关联,定期开展绩效评价。
-
加强监督检查 :整合审计、监察力量,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
提升资金配套能力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社会资本引入等方式,缓解地方财力压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规范衔接资金使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