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已于1月1日正式实施,新增126种药品覆盖肿瘤、慢性病及罕见病领域,谈判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60%,中药支持力度加大至2878种,门诊与住院报销政策同步优化,全面提升了用药可及性与保障水平。
新增药品重点覆盖三大领域:
一是抗肿瘤靶向药与免疫治疗药物,例如针对肺癌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乳腺癌CDK4/6抑制剂等创新药,填补了20余种临床急需用药空白;二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领域新增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新型降压复方制剂等,患者用药频率从每日多次减少为每周一次;三是戈谢病、法布雷病等7种罕见病特效药首次纳入,通过“单独支付”政策降低患者年治疗费用负担约75%。
谈判药品通过“以量换价”实现突破性降价,67种目录外药品经医保谈判平均降价61.7%,其中抗纤维化创新药吡非尼酮胶囊价格从每盒6500元降至2400元,肝癌一线用药仑伐替尼降幅达82%。政策还取消谈判药“双通道”审批时限,患者凭处方可在定点医院与药店即时结算。
中药目录呈现三大升级:新增37种中药饮片与15种民族药,覆盖新冠肺炎恢复期调理方等现代应用场景;将23种传统中药注射剂限定使用范围以确保安全性;同步放开中药配方颗粒医保支付试点,允许822种颗粒剂按标准饮片报销。
报销优化体现在两方面:门诊统筹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报销比例提升至70%,取消起付线;住院患者使用目录内创新药时,医保基金支付比例按医疗机构级别分层递增,三级医院支付55%、社区医院支付85%,引导分级诊疗。
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实时查询药品报销细则,异地就医患者建议提前完成医保备案以享受直接结算服务。需注意目录外药品仍可通过普惠型商业保险补充报销,建议结合自身需求完善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