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开除股东需严格遵循法律程序,核心流程包括:依据公司章程或法定情形启动、召开股东会表决(需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书面通知被开除股东、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关键前提是股东存在未履行出资义务或抽逃全部出资等严重违约行为,且经催告后仍未改正。
-
启动依据
首先需核查公司章程是否明确股东除名条款,若有则按章程执行;若无则需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法定情形,如股东完全未出资或抽逃全部出资。若股东仅部分未出资或抽逃部分资金,则不符合开除条件。 -
股东会表决
召开股东会前需提前通知全体股东,包括被开除股东。表决时需排除被开除股东的表决权,并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决议。决议需明确开除原因、生效时间及后续股权处置方式。 -
书面通知与申辩
决议形成后需书面送达被开除股东,并给予其申辩机会。若股东对决议有异议,可通过诉讼主张权利,但法院通常支持程序合法的除名决议。 -
工商变更与股权处置
决议生效后需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更新股东名册及公司章程。被开除股东的股权可通过减资程序、转让给其他股东或第三方等方式处置,确保公司资本充实。
提示:开除股东涉及重大权益变更,建议全程咨询专业律师,确保程序合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诉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