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怎么考

​高考对《乡土中国》的考查核心在于运用社会学概念分析现实问题,重点聚焦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关键理论,并通过阅读、写作、综合探究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术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

  1. ​概念运用与文本分析​
    考题常要求学生用书中概念(如“差序格局”“乡土性”)解读社会现象或文学文本。例如,用“差序格局”分析亲属关系,或结合《红楼梦》对比乡土社会的家族结构。

  2. ​非连续性文本与跨学科关联​
    试题可能将费孝通的论述与政策文件、学术文章结合,如2023年新课标Ⅱ卷将《乡土中国》与乡村振兴政策关联,考查学生对“调查研究”方法的跨学科理解。

  3. ​现实迁移与批判性思维​
    要求联系城镇化、数字化等当代议题,探讨乡土理论的适用性。例如,分析“断亲潮”现象是否颠覆了差序格局,或评价“礼治”在法治社会中的价值。

  4. ​写作与综合探究​
    书中观点常作为作文素材,如围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展开议论文,或设计探究任务(如为“无讼”社会撰写调查报告)。

​备考需通读全书、梳理概念体系,并通过真题训练强化理论迁移能力,尤其关注社会学视角与现实问题的结合。​

本文《乡土中国怎么考》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972519.html

相关推荐

高中乡土中国买哪本

高中《乡土中国》建议购买教育科学出版社版本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著作,对于高中生而言,选择合适的版本至关重要。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版本不仅内容完整,而且针对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优化,是众多版本中的佼佼者。 版本优势 权威性高 :教育科学出版社是国内知名的教育出版机构,其出版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广受好评,权威性毋庸置疑。 内容完整 :该版本收录了《乡土中国》的全部内容,包括14篇经典论文

2025-05-11 学历考试

乡土中国是高一必读吗

《乡土中国》是高一必读书目,具体信息如下: 教育政策要求 该书被教育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年级·上·必修)列为“整本书阅读”指定书目,是新高一学生必读且高考必考内容。 课程安排与学习重点 高一上学期第五单元为整本书阅读任务,明确要求学习《乡土中国》。 书中通过通俗语言分析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伦理体系及变迁,需抓住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 版本与备考建议 推荐人民出版社或山东文艺出版社版本

2025-05-11 学历考试

乡土中国选入高中教材原因

《乡土中国》被选入高中教材,主要因为它‌系统阐释了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文化根基 ‌、‌帮助学生理解当代社会转型 ‌,并‌培养文化认同与批判思维 ‌。这部经典著作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中国基层社会结构,对青少年认知本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核心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 ‌文化基因解码 ‌ 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概念,揭示了中国社会以血缘地缘为核心的运行逻辑。书中对熟人社会

2025-05-11 学历考试

乡土中国高一选哪版好

高一学生选择《乡土中国》的版本时,建议优先选择无删减的原著版本,以便全面理解费孝通的思想和学术价值。 1. 无删减版的优势 内容完整性 :无删减版保留了费孝通的原著内容,涵盖14篇文章,全面展现了乡土社会的特点、家族制度、土地制度等核心主题。 学术价值高 :原著的深度和逻辑性较强,适合高一学生通过阅读提升分析能力,同时为未来学习社会学、历史学等奠定基础。 2. 适合高一学生的版本

2025-05-11 学历考试

乡土中国有必要读吗

乡土中国有必要读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乡土中国》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与文化的精髓,还提供了理解现代社会复杂性的钥匙,尤其对于深入理解中国乡村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阅读《乡土中国》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结构。费孝通先生通过详尽的研究和实地考察,揭示了乡土社会中诸如家族、血缘关系等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这些基础元素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专升本升到民办大学有必要读吗

专升本升到民办大学是否有必要读,取决于个人经济条件、职业规划和深造需求。核心价值在于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为考研、考编或就业提供硬性门槛,但需权衡高昂学费与潜在回报。 学历含金量与机会唯一性 民办专升本毕业后获得的是全日制本科学历,与公办本科在学信网标注一致,区别于自考或成考。这是专科生唯一一次通过统招提升学历的机会,错过将无法弥补。本科学历在考公、国企招聘、职称评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025-05-11 学历考试

乡土中国属于什么文本

《乡土中国》属于社会学著作,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与出版信息 该书由费孝通创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是中国乡土社会研究的经典之作。 学科归属与内容特点 社会学领域 :书中通过14篇学术论文,系统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结构、文化、道德、权力等核心问题,如“乡土本色”“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概念,是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的重要理论成果。 跨学科价值 :虽以社会学为核心,但其对文化、法律

2025-05-11 学历考试

高二学考报名

​​高二学考报名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键环节,涉及科目选择、网上填报、缴费确认等流程,需严格遵循省级考试院规定的时间与规则。​ ​ ​​核心注意事项包括:报名时间通常集中在4月(如海南4月17日-23日、浙江4月8日-14日),高二考生需补考未合格科目或按年级默认选科(如浙江的语文、数学、技术);报名需使用唯一考生号,首次登录需完善信息并核对照片,逾期未缴费视为放弃。​ ​

2025-05-11 学历考试

新高考合格考政策

​​新高考合格考政策是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成绩直接影响毕业资格和高考选科资格。​ ​合格考覆盖14门必修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未通过者可补考;而等级考则从6门科目中选3门,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两者在考试目的、科目、范围、时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关键亮点包括:合格考是毕业和春季高考录取的依据,等级考科目必须合格才能报考

2025-05-11 学历考试

初中毕业怎么考高中

初中毕业考高中需要通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简称“中考”),这是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主要途径。中考实行“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等,总分750分,具体考试时间和安排由各地教育部门公布。 1. 报名条件与流程 报名条件:应届初中毕业生,需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报名流程:一般在中考前几个月开始,需提供学籍证明、身份证明等材料

2025-05-11 学历考试

乡土中国名实的分离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名实的分离”思维导图揭示了传统社会权力结构与社会变迁的深层矛盾,核心表现为长老权力与时势权力的此消彼长,以及通过“注释”机制维持表面传统而实际变革的虚伪性。​ ​ ​​权力结构的动态平衡​ ​ 乡土社会中,长老权力基于教化与稳定,而时势权力诞生于社会剧烈变迁。社会变动速率决定两者强弱:变动越慢,长老权力越盛;反之,时势权力主导。例如,儒家“孝”道通过否定反对维持长老权威

2025-05-11 学历考试

乡土中国前两章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前两章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是“熟人社会”,其两大基石为“ ‌差序格局‌”和“ ‌礼治秩序‌”。 ‌这两章通过对比现代社会的“团体格局”与法治,揭示了乡土社会独特的运行逻辑。 ‌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的弹性关系网 ‌ 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像水波纹般由亲到疏层层推展,形成以血缘、地缘为核心的“差序格局”。每个人以自己为中心,根据亲疏远近调整关系边界,缺乏明确的团体界限

2025-05-11 学历考试

乡土中国第一章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是费孝通对中国社会基层特性的深刻剖析。本章的核心观点是“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并进一步阐述了“乡土性”的三大特点: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农业社会的定居常态、聚村而居的生活方式。 1. 乡下人离不开泥土 费孝通指出,中国社会的基础建立在农业之上,农民直接依赖土地谋生,因此对泥土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依赖。这种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塑造了乡土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心理。 2

2025-05-11 学历考试

乡土中国家族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的家族思维导图以费孝通《乡土中国 》为核心,通过差序格局、单系亲属原则和事业社群三大特征,系统揭示了中国传统家族的结构与功能。​ ​其核心在于​​纵向的父子主轴​ ​取代横向的夫妻关系,​​家族功能超越生育​ ​延伸至政治、经济等领域,并通过​​纪律性排斥私情​ ​维持组织效率,形成与西方家庭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 中国乡土社会的家族以​​差序格局​ ​为框架

2025-05-11 学历考试

乡土中国必考知识点

乡土中国必考知识点的核心在于理解其“乡土性”本质,包括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熟人社会的礼俗秩序,以及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 乡土社会的经济形态 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是核心,手工业和传统工艺(如纺织、陶瓷)作为补充。经济受土地束缚,发展缓慢但稳定性强,形成“黏着于土地”的生产生活方式。 社会结构与文化特征 乡土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依靠血缘和地缘关系维系

2025-05-11 学历考试

乡土中国4章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通过中西社会对比,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以“私”为核心的伦理关系网络,其核心特点是 “以己为中心向外推及的弹性边界” 和 “人伦差等的动态调整” ,这一理论至今仍是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工具。** 差序格局的核心逻辑 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如同“水波纹”,以个人为中心,依据亲疏远近形成层层外推的关系圈。这与西方“团体格局”中明确边界的平等契约关系截然不同

2025-05-11 学历考试

乡土中国第13章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 》第13章《名实的分离》通过分析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与社会变迁,揭示了“名实分离”现象的本质:在长老权力主导的慢速变迁中,传统形式被表面维护而内容被隐性篡改,形成虚伪的“注释”机制​ ​。这一现象源于时势权力的缺失,社会变动被吸收在继替中,导致形式与实质的割裂,且变迁速率越快,分离越严重。 ​​权力结构与变迁速率​ ​ 乡土社会的权力类型包括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中国高考最高的三个人

中国高考历史上成绩最高的三位考生如下: 何碧玉(2000年河南理科状元) 成绩 :750分(满分) 特点 :14岁完成小学至高三学业,河南省理科状元,中国高考历史上唯一满分考生。 现状 :2000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后赴美国深造,现为纽约大学助理教授。 孙浩宁(2018年河北理科状元) 成绩 :734分(裸分) 特点 :河北省最高分纪录保持者

2025-05-11 学历考试

历史上高考分数最高的三个人

历史上高考分数最高的三个人分别是何碧玉、孙浩宁和王端鹏,他们分别以750分、734分和749分的成绩创造了历史。其中,何碧玉以14岁的年龄夺得满分成为传奇,而王端鹏则凭借全国奥赛一等奖的20分加分接近满分。 何碧玉是河南省高考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她在2000年以标准分750分的成绩获得全省理工科状元,成为高考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满分的考生。何碧玉从小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天赋

2025-05-11 学历考试

高考史上最高分是谁

​​高考史上最高分纪录保持者是王端鹏,他在2004年山东省高考中以总分749分(含20分加分)成为中国高考的“天花板”​ ​,其中数学149分、理综300分近乎满分,至今未被超越。另一位传奇考生张镇风则以裸分748分(1998年)紧随其后,语文和英语双满分的表现同样震撼。 ​​王端鹏的749分神话​ ​:卷面分729分(语文138分、英语142分、数学149分、理综300分)叠加竞赛加分20分

2025-05-11 学历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