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格考试主观题和客观题是法考的两大核心模块,前者侧重案例分析、论述等深度能力考查,后者以选择题形式测试法律知识的广度与记忆。 通过两者需分别达到全国统一分数线(客观题180分/主观题108分),且客观题合格后方可报考主观题,整体设计旨在全面评估考生的法律素养与实践能力。
-
考查形式与内容差异
客观题采用闭卷机考,涵盖18门法律学科,题型为单选、多选和不定项选择,要求快速判断与结论选择。主观题同样以机考为主(可申请纸笔作答),提供电子法律法规,聚焦案例分析、法律文书和论述题,强调法条运用、逻辑推理和书面表达。 -
备考策略分化
客观题需广泛刷题巩固知识点记忆,尤其注意高频考点如刑法、民法等;主观题则需通过模拟案例训练答题逻辑,结合法治思想论述(如600字以上)和法律文书写作,提升实战应用能力。 -
考试时间与阶段性
客观题通常在9月分两批次进行(如2025年为9月13日/14日),主观题紧随其后于10月(如2025年10月12日)。客观题成绩两年有效,未通过主观题者可次年单独补考,降低连续备考压力。 -
评分标准与地区差异
全国统一合格线外,放宽地区(如西藏、边疆县等)设更低分数线,客观题最低140分、主观题85分即可通过,体现政策倾斜。
提示:合理分配主客观题复习时间,客观题重基础覆盖,主观题重深度突破,二者协同方能高效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