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考核方案及考核内容主要围绕专业能力、工作表现、团队协作及患者满意度展开,具体如下:
一、考核方案框架
-
考核原则
以“以病人为中心”,坚持多劳多得、公平公正,向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的岗位倾斜。
-
考核主体与周期
- 由科室护士长、护理部共同考核,每月进行基础评价,护理部每季度组织专项检查。 - 结合患者满意度调查(占40%)、三基考核(占30%)、工作量及系数调整(占30%)。
二、考核内容维度
-
专业能力
- 基础医学与护理知识 :解剖学、生理学、护理学理论等(占20%)。 - 实践技能 :静脉采血、心肺复苏、急救设备操作等(占20%)。
-
工作表现
- 工作量与效率 :根据班次(白班5分、小夜班6分等)和工龄计算(工龄0.1分/年)。 - 工作态度 :责任心、遵守规章制度、服务意识(扣分项)。
-
团队协作
- 与医生、同事的沟通协作能力,参与查房、护理任务配合度(占10%)。
-
患者满意度
- 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护理服务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医德医风等(占40%)。
三、考核方法与标准
-
评分方式
- 采用5分制,总分100分,其中患者满意度占40%,考核结果与奖金、评优挂钩。 - 自评占20%、互评占30%、护士长/护理部评定占50%。
-
奖惩机制
- 加分项:患者表扬、论文发表、三基考核合格(各加5分)。 - 扣分项:差错投诉(扣10分)、三基考核不合格(扣5分)。
四、持续改进机制
考核结果用于个人发展指导,明确职业方向,同时通过反馈促进团队协作与服务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