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产融自2025年4月3日起停牌,原因是公司拟主动撤回A股上市并转至新三板交易,此举涉及22万户股东权益,且伴随业绩持续下滑与首次年度亏损(2024年预亏4800万元)。控股股东中航工业为异议股东提供3.54元/股的现金选择权,高于停牌前股价,但公司明确表态无重新上市计划,未来将聚焦风险化解与业务转型。
事件核心背景
- 主动退市决策:中航产融因“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选择终止A股上市,成为2025年第二家主动退市企业。其退市流程需经股东大会表决,若未通过则4月15日复牌。
- 业绩压力:2021年至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44.71亿元骤降至2.9亿元,2024年因业务转型及资产减值(全年计提22.51亿元)首现亏损。信托业务受房地产行业拖累成为主要风险源,子公司中航信托涉房项目违约规模达950亿元。
- 股东保护机制:现金选择权覆盖43亿股股份,但中小股东需权衡流动性损失风险。停牌前3个交易日成交额达91.63亿元,反映市场分歧。
后续影响与挑战
- 资金链调整:退市后,公司以40.67亿元向中航工业出售中航西飞等股票资产,缓解85.13%高负债率压力。
- 债券市场波动:退市公告引发债券估值大幅波动,但机构分析认为违约风险较低,短期超跌后或存修复空间。
总结
中航产融事件凸显金融控股集团在宏观经济承压下的转型阵痛,投资者需关注其新三板流动性风险及信托业务风险处置进展,理性评估现金选择权行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