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新规的核心目标是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通过简化审核程序、强化产业导向、提升包容性,支持企业围绕新质生产力开展并购整合。新规明确鼓励科技创新、产业链升级和跨行业转型,同时引入分期支付、简易审核等市场化机制,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供更灵活的路径。
新规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审核效率提升,符合条件的重组项目可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无需并购重组委审议;二是产业整合支持力度加大,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注入、放宽同业竞争认定标准,并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三是交易机制创新,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批文有效期延长至48个月,定价底价从市场参考价的九折调整为八折,增强交易灵活性。
分点来看:
- 聚焦新质生产力:政策明确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并购,允许科创板、创业板公司收购上下游未盈利资产,但要求标的具备关键技术或协同效应。例如,半导体行业2025年一季度并购金额同比增长432%,体现政策导向效果。
- 审核包容性增强:将同业竞争标准从“禁止新增”调整为“不新增重大不利影响”,关联交易认定也更趋市场化。传统行业可通过吸收合并提升集中度,如深圳推动国资基金并购日本光刻胶企业,加速国产替代。
- 风险防控配套:要求交易方对标的资产未来3年业绩作出承诺,并引入动态调整机制。中介机构责任同步压实,违规者可能面临市场禁入。
总结来看,新规通过“放管结合”激发市场活力,但需注意标的估值合理性与整合风险。企业应结合自身产业逻辑,避免盲目跨界或高溢价收购,真正通过重组实现“强链补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