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侦问询并不等同于立案,但可能是立案前的关键调查环节。 是否立案需结合问询内容、证据充分性及后续程序综合判断,若经侦明确告知涉嫌罪名或要求配合侦查,则立案可能性较高;若仅为一般性了解情况,则可能处于初查阶段。
-
问询性质决定立案进度
经侦问询可能是初步排查(如核实线索、收集信息),此时未达到立案标准;若问询中涉及具体犯罪事实、要求提供关键证据或签署法律文书,则表明已进入正式侦查阶段,通常已立案。例如,询问公司账目细节时若同步冻结账户,往往意味着立案程序已启动。 -
立案的法定条件与程序
立案需满足“有犯罪事实+需追究刑事责任+属管辖范围”三要素。经侦通常在7-60日内完成审查(复杂案件可延长),仅凭问询行为无法直接推定立案。若问询后收到《立案通知书》或侦查措施(如搜查、扣押),则可确认立案。 -
被问询者的应对与权利
无论是否立案,当事人应配合调查但有权要求说明问询依据。可主动询问案件进展,若对程序存疑可申请律师介入。重点保留问询记录、证据提交清单等材料,以备后续**或辩护使用。
遇到经侦问询时,避免过度猜测立案状态,而应通过合法途径核实案件性质,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支持以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