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CRI通常指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是肾脏功能渐进性减退的疾病状态,核心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低于60ml/min,并伴随代谢废物蓄积、水电解质紊乱等典型症状。以下是关键知识点解析:
-
疾病特征
CRI的核心病理变化为肾脏结构不可逆损伤,早期症状隐匿(如夜尿增多、乏力),晚期可进展为尿毒症。血压控制不佳、糖尿病是常见诱因,需通过血肌酐、尿素氮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 -
临床分期标准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5期:Ⅰ期(GFR≥90ml/min)仅有肾脏损伤标志,Ⅴ期(GFR<15ml/min)需透析或移植。分期直接影响治疗方案选择。 -
关键干预措施
- 延缓进展:控制血压(目标<130/80mmHg)、血糖(HbA1c<7%)
- 并发症管理:纠正贫血(EPO治疗)、调节钙磷代谢(限磷饮食)
- 替代治疗准备:GFR<30ml/min时需规划透析通路建立
-
预后影响因素
蛋白尿程度、心血管并发症、及时干预时间是决定预后的三大关键要素。早期患者通过规范管理可维持肾功能数十年。
慢性肾功能不全需终身管理,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每3-6个月)和严格遵循低盐优质蛋白饮食能显著改善预后。出现水肿、食欲骤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