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一共经历了四代,从最初的电子管时代发展到今天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每一代都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进步。
-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
以电子管为核心元件,体积庞大、耗电高且可靠性低,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计算,如ENIAC。 -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取代电子管,体积缩小、能耗降低,速度更快,并开始支持高级编程语言(如COBOL)。 -
第三代(1965-1971):集成电路计算机
集成电路(IC)将多个元件集成到单一芯片上,计算机进一步小型化,操作系统(如UNIX)和多任务处理成为可能。 -
第四代(1972至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微处理器诞生,计算机性能飞速提升,个人电脑(PC)普及,并逐步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演进。
未来,计算机可能进入以生物计算或量子计算为核心的“第五代”,但当前主流技术仍属于第四代的延续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