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于1958年正式进入中国,这一年,中国成功研制了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标志着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
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
- 1956年,中国将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
- 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这台机器采用电子管线路,主存容量1-4千字,机器字长30位,每秒可进行30次运算。
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58-1964年):中国在这一时期成功研制了多台电子管计算机,包括103机、104机等。
-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65-1972年):中国在这一时期成功研制了晶体管计算机,并小批量生产。
-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3-80年代初):中国在这一时期成功研制了大型通用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形成了系列产品。
计算机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 个人电脑市场:个人电脑市场在中国的飞速增长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首批进入中国的电脑主要是IBM和联想品牌,主要应用于企业和政府机关的办公工作。
- 国产计算机品牌:到了2000年左右,国内的个人电脑市场开始飞速增长,各种品牌的电脑产品开始涌现。
总结
计算机于1958年正式进入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计算机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