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电子计算时代。这台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的庞然大物,每秒可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将弹道计算时间从20小时缩短至30秒,其革命性突破在于完全采用电子管实现通用计算能力,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架构。
ENIAC的诞生源于二战期间美军对弹道计算的迫切需求。由24岁的总工程师埃克特和36岁的物理学家莫奇利领导团队,耗时三年完成研发。机器包含17,468个电子管、7,200个二极管和10,000个电容器,耗电量相当于一个小型城镇。尽管需要手动插拔电缆来编程,且每次任务切换需数天布线,但其并行处理设计开创了电子计算的先河。
技术层面,ENIAC采用十进制运算而非现代二进制系统,通过十个电子管的不同状态表示数字。六位女性程序员组成的“ENIAC女孩”团队,首次将复杂数学问题转化为机器指令,成为计算机编程的雏形。1948年改造后,ENIAC实现了存储程序功能,持续服役至1955年,累计运行10万小时,参与了从核弹研发到天气预报等重大科研项目。
ENIAC的遗产远超其物理存在。它验证了电子计算的可行性,直接催生了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理论,并推动计算机从军用转向民用领域。1951年商用计算机UNIVAC的问世,正是基于ENIAC的核心技术。如今,智能手机芯片的计算能力已是ENIAC的数万亿倍,但所有现代计算机仍延续着它确立的基本原理。
这台开启信息时代的“电子大脑”提醒我们:伟大创新往往始于解决具体问题。从真空管到量子计算,ENIAC点燃的科技革命仍在加速重塑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