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诞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由美国工程师约翰·莫奇利(John Mauchly)和约翰·埃克特(J. Presper Eckert)主导研发,美国军方资助,用于弹道计算。这台重达30吨的庞然大物每秒可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标志着电子计算时代的开端。
-
研发背景与团队
ENIAC诞生于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弹道研究实验室为解决炮弹轨道计算难题而立项。莫奇利提出设计方案,24岁的埃克特担任总工程师,团队还包括数学家、逻辑学家及华人科学家朱传榘等。项目耗资48万美元,历时3年完成。 -
技术突破与局限
ENIAC采用18000个电子管,运算速度比机电计算机快1000倍,但程序需通过物理接线调整,每次变更任务需数日准备。其庞大的体积(占地170平方米)和140千瓦的耗电量成为技术史上的鲜明标签。 -
历史争议与地位
尽管ENIAC长期被公认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但1937年的ABC计算机(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更早采用电子管技术。ENIAC的通用性和实际应用影响力使其成为电子计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台为战争而生的机器,最终推动了科学、商业乃至日常生活的计算革命。它的故事提醒我们:重大技术突破往往源于紧迫需求与跨领域协作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