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主芯片已覆盖CPU、AI、汽车电子、量子安全等关键领域,形成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并在部分高端市场实现技术突破。 以龙芯、海光为代表的CPU厂商构建自主指令集生态;华为昇腾、寒武纪等AI芯片跻身国际前列;比亚迪半导体、地平线在车规级芯片领域打破垄断;国芯科技等企业更在抗量子密码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进展。
- CPU芯片:龙芯中科自研LoongArch指令集,性能对标国际主流产品;海光信息基于X86架构永久授权,在服务器市场广泛应用;飞腾、鲲鹏则依托ARM架构,打造安全可控的算力底座。
- AI芯片:华为昇腾系列支持全场景AI计算,寒武纪的云端训练芯片实现国产替代,地平线征程系列赋能智能驾驶,算力突破560TOPS。
- 汽车芯片:比亚迪自研IGBT和碳化硅模块,良率超80%;地平线推出L2+级辅助驾驶SoC,芯驰科技X9系列座舱芯片性能提升2倍。
- 前沿领域:国芯科技研发28nm抗量子密码芯片,功耗低至0.13mW;曦智科技的光电混合芯片突破128万亿次/秒运算,为后摩尔时代探路。
- 制造与封装:中芯国际14nm工艺量产,长电科技3D封装技术达国际水平,通富微电的异构集成方案提升性能40%。
国产芯片正从“替代跟随”转向“创新引领”,尽管在7nm以下制程仍存差距,但通过架构优化、特色工艺和系统级创新,已在多个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未来需持续突破EDA工具、光刻机等“卡脖子”环节,加速生态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