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可控概念股一览表

自主可控概念股是指在国内关键技术领域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对外依赖的上市公司,涵盖芯片、半导体、操作系统等核心科技领域,代表企业包括中芯国际、北方华创、中国软件等,是当前科技国产化浪潮中的投资热点。

  1. 芯片与半导体领域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最大集成电路制造商,承担芯片国产化重任;北方华创提供半导体关键设备,支撑产业链上游;紫光国微、寒武纪等专注芯片设计,覆盖AI、安全等细分赛道。

  2. 基础软件与网络安全
    中国软件旗下操作系统(如麒麟)是国产替代核心;卫士通(中国网安)聚焦数据安全,保障信息自主可控;东方通在中间件领域打破国外垄断。

  3. 高端制造与设备
    上海电气、中国长城涉及工业控制系统国产化;景嘉微研发国产GPU,填补图形处理空白;龙芯中科自主CPU架构突破“卡脖子”技术。

  4. 新兴科技与算力
    中科曙光、浪潮集团布局服务器与云计算;澜起科技、海光信息发力数据中心芯片;华大九天为EDA工具国产化代表。

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自主可控概念股将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投资者可关注各领域龙头企业,但需结合行业动态与估值理性决策。

本文《自主可控概念股一览表》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034800.html

相关推荐

国产自主可控芯片厂家

国产自主可控芯片厂家主要集中在设计、制造、设备等核心领域,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后的核心企业名单: 一、设计端龙头 龙芯中科 国产CPU龙头企业,基于自主指令系统构建独立生态,掌握CPU IP源代码及操作系统核心能力,适用于服务器、桌面等场景。 海光信息 国产服务器/工作站处理器领先企业,产品包括CPU和DCU,性能达国际主流水平,获AMD指令集授权。 紫光展锐 全场景通信芯片设计企业

2025-05-12 人工智能

国产自主芯片有哪些

​​国产自主芯片已覆盖CPU、AI、汽车电子、量子安全等关键领域,形成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并在部分高端市场实现技术突破。​ ​ 以龙芯、海光为代表的CPU厂商构建自主指令集生态;华为昇腾、寒武纪等AI芯片跻身国际前列;比亚迪半导体、地平线在车规级芯片领域打破垄断;国芯科技等企业更在抗量子密码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进展。 ​​CPU芯片​ ​:龙芯中科自研LoongArch指令集

2025-05-12 人工智能

中国是否能自主生产高端芯片

​​中国已具备部分高端芯片的自主生产能力,但在先进制程领域仍面临技术瓶颈。​ ​当前,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已实现14nm工艺量产,7nm技术取得关键突破,EUV光刻光源、碳化硅材料等核心技术逐步攻克。7nm及以下先进制程的规模化生产仍依赖国际设备,光刻机、EDA工具等“卡脖子”环节需持续突破。 ​​成熟制程优势显著​ ​:中国在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市场占据全球25%产能,中芯国际

2025-05-12 人工智能

麒麟9100是几纳米芯片

麒麟9100芯片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7纳米 制程工艺,另一种是6纳米 制程工艺。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麒麟9100芯片的信息,建议访问华为官网或关注相关的科技新闻资讯

2025-05-12 人工智能

中国芯片最新消息1小时前

中国芯片行业近日迎来重大突破,2024年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0.3%,成为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全球芯片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 1. 出口额创历史新高,全球市场竞争力增强 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全球终端市场需求的增加,特别是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回升,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2025-05-12 人工智能

中芯国际几nm了

中芯国际目前已经实现‌14nm工艺量产 ‌,并成功研发‌7nm工艺 ‌,正在向‌5nm技术 ‌突破。作为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在成熟制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在先进制程研发上持续取得进展。 ‌14nm工艺成熟稳定 ‌ 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于2019年实现量产,良品率稳定,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和汽车芯片等领域。该技术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支撑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

2025-05-12 人工智能

国产量产芯片最小多少纳米

2025-05-12 人工智能

中国最先进的芯片是多少nm

中国最先进的芯片已经达到5纳米制程工艺,并且正在向3纳米制程工艺迈进。 1. 先进制程工艺的突破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不断突破,5纳米、3纳米甚至更先进的工艺节点已经成为主流,使得芯片在速度、能效和集成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2. 国内企业的技术实力 国内企业如中芯国际、华为海思等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中芯国际已经能够生产14纳米制程的芯片,并且正在向7纳米制程工艺迈进

2025-05-12 人工智能

国产芯片最新工艺是多少nm

​​国产芯片目前最先进的量产工艺为14纳米(nm),并在等效7纳米的N+2工艺上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已进入试产阶段。​ ​其中,14nm FinFET工艺良率稳定在95%以上,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而通过DUV多重曝光技术实现的N+2工艺,性能接近国际7nm水平,预计2025年实现有限量产。 ​​14nm工艺的成熟化应用​ ​ 中芯国际的14nm FinFET工艺自2021年量产以来

2025-05-12 人工智能

中国14nm芯片量产是真的吗

中国14nm芯片量产是真实存在的,且已取得显著进展。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技术突破与量产实现 中国芯片产业已实现14nm工艺量产,中芯国际作为领军企业,其28nm、14nm和12nm工艺芯片已投入量产,良品率达全球领先水平(90%-95%)。 产能与良品率提升 14nm芯片产能从月产2万片提升至8万片,良品率从60%增至95%,产能和成本控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主化进程加速 除光刻机外

2025-05-12 人工智能

国产芯片国产化进程

国产芯片国产化进程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尤其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突破的推动下,已形成多领域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以下是关键进展的 一、技术突破与产能提升 14nm工艺实现全面国产化 除光刻机外,中国已实现14nm芯片从晶圆制造到封测的全流程国产化,300mm晶圆制造技术成熟,可支持3nm/2nm芯片生产。 光刻机仍需突破 国产光刻机技术滞后,目前仅达65nm水平

2025-05-12 人工智能

半导体芯片国产替代自主可控

‌半导体芯片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核心在于突破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生态、降低对外依赖,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全程自主化。 ‌ 当前,国内已在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领域取得突破,部分企业具备7nm工艺研发能力,但高端光刻机、EDA工具等环节仍需攻坚。 ‌设计环节自主化 ‌ 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企业已具备5G基站芯片、手机SoC的设计能力,RISC-V架构为国产CPU提供新路径。但高端GPU

2025-05-12 人工智能

tx芯片和国产芯片区别

TX芯片和国产芯片的主要区别在于技术来源、产业链布局、市场表现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 技术来源 :TX芯片通常指代国外品牌或技术,例如高通、英特尔等公司的产品,这些芯片多基于国际先进技术,尤其在工艺制程上具备优势。而国产芯片则强调自主研发和技术突破,近年来在自主可控性和安全性上取得显著进展,如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企业推动了国产芯片的技术进步。 产业链布局 :TX芯片背后依托成熟的国际供应链体系

2025-05-12 人工智能

自主可控概念股排名

自主可控概念股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芯片、操作系统、半导体设备等。根据2024-2025年最新信息,以下为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龙头股排名及分类(供参考): 一、芯片与半导体领域 设计类 华大九天 (301269):国内EDA工具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第一 兆易创新 :国内存储芯片设计龙头 紫光国微 :紫光集团旗下半导体设计公司 制造类 中科曙光 :国内超算与高性能计算龙头企业 北方华创

2025-05-12 人工智能

国产自主芯片飞腾增资

​​国产自主芯片飞腾通过增资引入阿里、百度等战略投资者,注册资本增至7.49亿元,进一步强化其在自主核心芯片领域的研发与生态布局。​ ​此次增资不仅优化了股权结构,还凸显了科技巨头对国产芯片技术路线的信心,为飞腾在信创、云计算等领域的市场拓展注入新动能。 飞腾作为国内领先的自主芯片提供商,其三大产品线(服务器CPU、桌面CPU、嵌入式CPU)已覆盖政务、金融、能源等关键领域

2025-05-12 人工智能

中国芯片主要出口到哪些国家

​​中国芯片出口覆盖全球市场,主要流向亚洲新兴制造中心和电子产业链枢纽国家,其中越南、印度等东盟市场增长尤为亮眼,韩国、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则是长期稳定的重要贸易伙伴。​ ​ ​​东盟国家成为增长引擎​ ​ 越南是中国芯片出口的重要市场,2024年出口额达164.8亿美元,同比增长56%,主要受益于其电子制造业的快速扩张。印度市场同样表现强劲,出口额74.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

2025-05-12 人工智能

中国芯片从哪些国家进口

中国芯片主要从以下几个国家或地区进口: 台湾省 : 进口金额:2024年达到1397.7亿美元,占比36.2%。 主要原因: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晶圆代工领域。 韩国 : 进口金额:2024年达到839.3亿美元,占比21.7%。 主要原因:韩国在存储芯片领域具有强大实力,如三星和SK海力士等企业。 中国香港 : 进口金额: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作为重要的贸易中转地

2025-05-12 人工智能

中国芯片哪些技术被国外垄断

中国芯片领域被国外垄断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高端光刻机技术 全球高端光刻机被荷兰ASML公司垄断,其产能几乎被台积电、三星等企业包揽。国内企业采购需支付高额费用且等待周期长,严重制约芯片制造能力。 芯片设计软件与仿真工具 美国公司如赛灵思(Xilinx)、英特尔等垄断了FPGA等高端芯片设计软件市场,导致国内企业在5G设备、通讯芯片等领域受制于人。 AI芯片与算力基础设施

2025-05-12 人工智能

中国芯片出口是真的吗

中国芯片出口的真实性可通过以下数据和分析进行验证: 出口规模与增长 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量达2981亿颗,金额1595亿美元(约1.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和16.9%,创下历史新高并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4年上半年出口额更是突破5000亿元,增长近30%。 出口结构与市场分布 主要出口国 :香港(占比42.3%)、韩国(占比12.8%)、中国台湾(占比11.8%)。

2025-05-12 人工智能

芯片哪些国家能生产

目前全球能独立生产高端芯片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荷兰和中国大陆 ‌。其中,‌美国掌握核心设计技术,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主导先进制程制造,荷兰垄断关键设备(如光刻机),中国大陆正加速全产业链突破 ‌。 ‌美国 ‌ 以英特尔、高通、英伟达为代表,主导芯片设计(如CPU/GPU架构)和部分制造(英特尔IDM模式)。7nm以下先进制程研发能力领先,但量产依赖海外代工。

2025-05-12 人工智能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