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招岗位通常比秋招少,但行业差异显著。 关键原因在于秋招是企业全年招聘的“主战场”,而春招多以补录或新增需求为主。亮点包括:①头部企业秋招锁定70%以上岗位,春招多为灵活岗或技术岗补缺;②金融、国企春招比例可能逆势上升;③AI、高端制造等新兴领域春招需求激增,打破传统认知。
- 岗位数量差异:秋招覆盖全年校招计划的70%-80%,尤其是大厂管培生、技术岗集中释放;春招则多为秋招未招满的岗位或企业临时扩编需求,总量约为秋招的30%-50%。中小型企业更倾向春招,但头部企业优质岗位多在秋招耗尽。
- 竞争格局变化:春招竞争呈现“僧多肉少”特点。考研失利、留学归国等群体加入,导致部分岗位(如补录核心岗)竞争激烈度反超秋招。但中小型企业或新兴行业(如AI、机器人)可能因需求扩张降低竞争门槛。
- 行业分化明显:传统行业(如银行)春招缩水,但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春招岗位逆势增长。例如2025年腾讯技术岗春招扩招40%,字节跳动AI岗位需求暴增133%,远超秋招同期水平。
- 流程与节奏差异:春招周期短、流程快,部分企业省略笔试环节;秋招则流程完整且周期长,更注重雇主品牌宣传。求职者需针对性调整策略,如春招需快速投递、秋招需提前半年准备。
总结:春招岗位总量虽少,但仍是“捡漏”优质机会或切入新兴领域的关键窗口。建议求职者动态关注目标行业趋势,优先秋招冲刺核心岗,春招则侧重中小型企业或技术风口岗位,并提升跨领域技能以应对竞争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