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是指机体在遭受严重损伤或疾病时,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其核心特点是微循环障碍、氧供不足,若不及时干预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休克的分类与机制
- 低血容量性休克:由大量失血、脱水等引起循环血量骤降,常见于创伤、烧伤患者。
- 心源性休克: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如心梗)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
- 分布性休克:血管张力异常(如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造成血液分布失衡。
- 梗阻性休克:物理性血流受阻(如肺栓塞、心包填塞)影响循环效率。
典型临床表现
- 早期: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但血压可能暂时正常(代偿期)。
- 进展期:意识模糊、血压显著下降,乳酸堆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 不可逆期:器官功能衰竭,如无尿、呼吸窘迫、凝血障碍。
急救与治疗原则
- 立即处理原发病因:如止血、抗感染或解除梗阻。
- 恢复有效循环:快速补液(晶体/胶体液),必要时输血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 改善氧供:吸氧、机械通气,维持血氧饱和度>90%。
- 监测指标:血压、心率、尿量、乳酸值及中心静脉压(CVP)动态评估。
休克救治的关键在于早识别、早干预。若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平卧保暖并送医,延误治疗将大幅增加死亡率。日常预防需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避免严重感染或创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