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过期三个月的药物可能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包括药效丧失、毒性增加、器官损伤等。药品一旦超过有效期,其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过敏、腹泻、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
药效降低或失效:过期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会逐渐降解,导致药效大幅减弱或完全消失。例如抗生素过期后抗菌活性下降,可能延误感染治疗;心血管药物失效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危险情况。
-
产生有毒物质:药物过期后可能分解出有害化学物质。如四环素类抗生素会转化为脱水四环素,损伤肝肾;维生素C氧化后生成糠醛,可能引发呕吐或结石。
-
过敏与急性反应风险:青霉素等药物过期后易引发过敏性休克;胰岛素过期可能导致注射部位红肿或血糖失控。部分药物(如硝酸甘油)失效可能直接威胁生命。
-
常见症状:误服过期药物后,轻则出现恶心、头痛、皮疹,重则导致黄疸、心律失常或器官衰竭。
务必定期清理家庭药箱,避免服用任何过期药品。若误服且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并携带药品包装以便针对性处理。药品安全无小事,严格遵循有效期是保障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