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新体系,推动教育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
核心素养导向:改革强调从学科知识转向核心素养培养,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养成。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点掌握,而是通过大概念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并解决真实问题。
-
学习中心课堂:传统“以教为主”的模式转向“以学为主”,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师角色从讲授者变为引导者,通过学科实践(如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习深度。
-
育人方式变革: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整合,强化实践育人。例如,将科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通过实验、调研等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
评价体系重构:改革单一考试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体质健康等全面发展指标,推动“五育融合”落地。
-
资源均衡与公平:通过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县中振兴计划”),缩小区域差距,确保每个孩子享有优质教育机会。
总结: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从“育分”转向“育人”,通过课程、教学、评价的系统性创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终身学习者。教育者需聚焦核心素养,以实践为纽带,让学习真正回归生活、服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