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比例的计算主要依据应选人数和候选人数之间的关系,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计算公式
差额比例的计算公式为: $$ \text{差额比例} = \frac{\text{候选人数} - \text{应选人数}}{\text{应选人数}} \geq 20% $$
根据此公式可推导出候选人数的计算公式: $$ \text{候选人数} = \text{应选人数} \times (1 + 20%) = \text{应选人数} \times 1.2 $$
示例 :若应选人数为10人,则候选人数应为: $$ 10 \times 1.2 = 12 \text{人} $$
差额人数为: $$ 12 - 10 = 2 \text{人} $$
差额比例为: $$ \frac{2}{10} \times 100% = 20% $$
二、关键注意事项
-
非整数处理
当计算结果为非整数时,需采用“进一法”取整。例如,候选人数计算结果为1.2时,应向上取整为2人,以确保差额比例不低于20%。
-
计算步骤示例
假设某支部委会选举应选3人,其中1人因故退出需补选1人:
-
应选人数:3 - 1 = 2人
-
候选人数:2 × 1.2 = 2.4人(进一法取整为3人)
-
差额人数:3 - 2 = 1人,差额比例:$\frac{1}{2} \times 100% = 50%$
-
-
法规依据
根据《中国***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第七条规定,差额选举应保证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且差额比例不得低于20%。
三、应用场景
该计算方法适用于党内选举、人大代表选举等多种场景,如党支部委员会补选、村民委员会选举等。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选举规则确认最终候选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