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末收费补课是否违法需结合教育阶段和具体政策判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收费补课明确违规,高中阶段非营利性补课需满足自愿原则且经审批。关键点包括:违规收费属重点整治对象、强制参与违反双减政策、家长可通过官方渠道举报。
根据《义务教育法》及“双减”政策,义务教育学校(小学、初中)严禁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及周末组织学科类补课,无论是否收费均违规。若存在收取补课费行为,涉嫌变相加重学生经济负担,教育部门可对学校追责。例如,某地中学因周末组织数学补习并收取费用,被责令退款并通报批评。
对于高中阶段,政策相对宽松但有限制条件。高中周末补课允许自愿参与且不得收费,需提前向教育主管部门备案。若学校强制全体学生参加或违规收取材料费、辅导费等,仍属违法行为。部分地区允许高三毕业班适度开展课后服务,但必须遵循非营利性原则,不得与升学指标挂钩。
判定补课合法性的核心要素包括教育阶段、自愿性、收费情况及审批程序。家长若遇到学校违规行为,可保留缴费凭证、课程通知等证据,通过拨打12391教育监督电话、登录地方政府官网或“微言教育”平台提交举报信息。教育部门通常会在15个工作日内核查并反馈结果。
补课争议频发背景下,学生与家长需明确自身权利,警惕以“课后服务”“素质拓展”名义变相补课行为。校方应严格遵守教育法规,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而非依赖额外补课,共同维护教育公平及学生身心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