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补课已被教育部全面叫停!2025年5月起,全国普通高中严禁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补课或变相补课,违规学校将面临取消评优资格、撤销荣誉称号甚至校领导免职等严厉处罚。政策核心亮点包括:保障学生休息权为“底线”、禁止补课为“红线”、畅通举报渠道强化社会监督,旨在终结教育内卷,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
政策执行力度空前
教育部以“零容忍”态度查处违规案例,如河北高碑店一中因补课被全省通报批评并削减补助资金,江苏4所四星级高中被“摘星”降级,河南3所学校负责人遭免职。技术监管同步升级,浙江、广东试点人脸识别监控教学行为,全国举报平台首月收到超千条线索。 -
三大“红线”明确禁止范围
严禁任何形式的节假日集中补课,包括伪装成“自习”“培优”等行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合作补课;严禁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政策覆盖所有高中阶段,毕业班也不例外,彻底堵住变相补课漏洞。 -
家长焦虑与应对建议
部分家长担忧催生高价私教加剧不公,但政策明确禁止“地下补习”,违者最高罚款10万元。教育学者建议转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如利用学校课后托管服务进行学业答疑,而非依赖机械刷题。 -
长远改革方向
政策倒逼教育评价体系转型,江苏试点将社会实践纳入“过程性评价”,山东探索“基础+发展+创新”多元指标,逐步减少“唯分数论”。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指出:“教育强国需培养创新能力,而非补课刷题。”
总结:高中补课时代已终结,政策通过刚性约束与评价改革双轨并行,重塑健康教育生态。家长需调整认知,将重心从“补课提分”转向“能力培养”,与学校协同守护学生身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