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偿补课处分办法

​教师有偿补课将面临严厉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级甚至开除,同时需清退违规所得并取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者可能撤销教师资格或荣誉称号。​

  1. ​处分类型与标准​
    有偿补课行为一经查实,根据情节轻重,教师可能受到以下处分:

    • ​轻微情节​​:校内通报批评、师德考核不合格、取消当年评优及职称晋升资格。
    • ​较重情节​​:警告或记过处分、扣发绩效工资、两年内不得参与岗位晋级。
    • ​恶劣情节​​:降低岗位等级、撤销职务或开除,并调离原单位;名优教师撤销荣誉称号。
  2. ​连带责任与问责机制​

    • ​学校管理责任​​: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若治理不力或隐瞒不报,将面临考核降级、免职等处分。
    • ​民办机构违规​​:聘用在职教师的培训机构将被限期整改或取缔,并处罚款。
  3. ​特殊群体从严处理​

    • ​党员教师​​:叠加党纪处分;中层干部免职。
    • ​新教师​​:试用期违规直接解聘。
  4. ​程序与申诉权利​
    处分需经调查核实,教师可陈述申辩,重大处分前需听证。

​提示​​:教师应严守职业道德,学校需强化监督,家长和社会可通过举报渠道共同维护教育公平。

本文《教师有偿补课处分办法》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2284.html

相关推荐

教师校外补课处分

教师校外补课的处分依据违规性质和情节轻重,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一、基本处分标准 警告至开除 情节较轻 :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等处分; 情节严重 :撤销专业技术职务、开除公职或学籍。 经济追责 追缴违规所得,扣发当年绩效工资及奖励性补贴。 二、重点违规情形加重处罚 组织或诱导学生补课 作为直接责任人的,给予记过、降级、撤职等处分; 涉及学校或教育机构管理失职的,追究领导责任。

2025-05-15 资格考试

4名教师违规补课被处分

近日,4名教师因违规补课被严肃处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关键亮点包括:教育部门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违规补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处分措施的严厉程度以及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这些案例不仅揭示了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敲响了警钟。 违规补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多样 。这4名教师中,有的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偿补课,有的则利用周末或假期进行集体辅导。无论形式如何

2025-05-15 资格考试

在编教师如果有偿补课会如何处分

​​在编教师有偿补课将面临严厉处分,包括清退违规所得、扣减绩效工资、取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者可能被撤销职称、开除公职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 具体处理措施因情节轻重而异,但全国范围内均以“零容忍”态度严查此类行为,尤其对党员教师、骨干教师及学校管理者会加重处罚。 ​​基础处罚措施​ ​:一经查实,教师需退还全部补课费用,扣除当年50%-100%的绩效工资,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

2025-05-15 资格考试

8名教师被处分

‌8名教师因违反师德师风被严肃处分,涉及违规补课、收受礼金等行为,凸显教育领域监管趋严 ‌。此次事件反映出教育系统正通过强化问责机制维护职业规范,相关处理结果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 ‌事件背景与调查经过 ‌ 地方教育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成立专项调查组,经核实确认涉事教师在课外违规组织有偿补课、接受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调查过程历时两个月

2025-05-15 资格考试

最新9名教师受处分

教育部近日公开曝光了9名教师因违反《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而受到处分的事件。这些教师因涉及歧视侮辱学生、有偿补课、性骚扰等不当行为,分别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职称、撤销职务、开除等处分,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具体处分案例 课堂不当言论 :天津市咸水沽二中教师肖某某因在课堂上歧视、侮辱学生,被撤销教师资格。 有偿补课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处分

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处分依据违规情节轻重分为以下四类,具体措施如下: 一、对教师的处分 情节较轻 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 扣发当年50%奖励性绩效工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2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 情节严重 行政处分(警告至开除) 暂缓或撤销教师资格,调离原岗位,2年内不得晋升职称 全额追缴违规所得,扣发当年全部绩效工资 特殊情形加重处罚 课上不讲课后收费

2025-05-15 资格考试

4名教师被举报处分来了

​​4名教师因举报被处分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核心问题聚焦于举报的合理性、教师权益保护及教育生态平衡。​ ​ 该事件反映出当前教育监督机制的双刃剑效应——既需保障学生与家长的合法权益,又需避免恶意举报对教师职业尊严的干扰。以下从多维度展开分析: ​​举报行为的正当性边界​ ​ 举报是监督教师行为的有效途径,但需基于事实证据。近期案例显示,部分举报涉及教师私生活(如穿着、用餐习惯)等非教学行为

2025-05-15 资格考试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处理办法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将面临严厉处罚,包括撤销职称、扣减绩效、取消评优资格,甚至开除或撤销教师资格。​ ​ 教育部门通过联合执法、师德考核、问责倒逼等机制,形成常态化治理,重点打击校外培训机构聘用在职教师、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维护教育公平。 有偿补课行为一经查实,涉事教师需清退违规所得并接受以下处理: ​​组织纪律处分​ ​: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降级或撤职,党员教师同步党纪处分

2025-05-15 资格考试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10项严禁行为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10项严禁行为 是教育部门为了维护教育公平、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严格规定。这些规定旨在防止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补课,确保学生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以下是这10项严禁行为的详细解读: 1.严禁在职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职责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职务之便组织或诱导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不仅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2025-05-15 资格考试

有偿补课处理意见10条

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了有偿补课行为的处理意见,旨在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维护教育公平,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以下为10条核心处理意见: 严禁中小学校组织或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 。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或支持有偿补课活动,一经发现,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奖资格等处罚。 在职中小学教师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 。教师如参与有偿补课,将被视为违反职业道德行为

2025-05-15 资格考试

教育部禁止校外补课吗

教育部已明确禁止校外补课,特别是学科类校外培训。 政策背景 教育部出台这一系列政策,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规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行为,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政策内容 全面禁止学科类校外培训 :教育部明确规定,自2025年1月起,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学科类校外补课,包括线上、线下、学校、教师、家教、一对一及一对多等所有形式。 严格处罚违规行为

2025-05-15 资格考试

校外补课的十大害处

校外补课虽然短期内可能提升成绩,但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以下是校外补课的十大害处: 加重课业负担 :校外补课占用学生大量课外时间,导致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削弱学校教育作用 :校外补习可能削弱学校正常教学计划的执行效果,使学生对学校教育产生依赖,进而弱化校内学习的意义。 影响家庭关系 :学生因补课而减少与家人沟通的时间,可能加剧家庭矛盾,弱化家庭教育的作用。 增加经济负担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为什么要禁止校外补课

​​禁止校外补课的核心目的是维护教育公平、减轻学生负担、保障教育质量,并遏制资本对教育生态的破坏。​ ​这一政策通过​​阻断超前学习与恶性竞争​ ​、​​减少家庭经济压力​ ​、​​规范教师行为​ ​以及​​重塑健康的教育价值观​ ​,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破坏教育公平,加剧阶层分化​ ​ 校外补课将教育资源与经济能力挂钩,富裕家庭通过高价补习抢占优质教育资源,而普通家庭难以负担

2025-05-15 资格考试

高中生可以校外补课吗

根据最新政策规定,高中生校外补课需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且需注意政策执行中的灵活性: 一、允许补课的基本条件 政策允许性 双减政策后,高中生校外学科类补习在非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班期间允许进行,但需经教育部门调休批准。 高中生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校外补课不受义务内教育禁止政策限制。 时间与内容限制 补课时段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班,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00。

2025-05-15 资格考试

高中补课被叫停了吗

​​高中补课已被教育部全面叫停!​ ​2025年5月起,全国普通高中严禁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补课或变相补课,违规学校将面临取消评优资格、撤销荣誉称号甚至校领导免职等严厉处罚。​​政策核心亮点​ ​包括:保障学生休息权为“底线”、禁止补课为“红线”、畅通举报渠道强化社会监督,旨在终结教育内卷,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政策执行力度空前​ ​ 教育部以“零容忍”态度查处违规案例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三好学生私自去老师家补课第几集

三好学生私自去老师家补课的情节出现在第15集 ,这一集通过展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揭示了教育中的伦理问题和学生的心理状态。 第15集的核心情节 是三好学生李明在期中考试后成绩有所下滑,内心感到焦虑。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决定私下联系班主任王老师,希望能在周末去老师家补课。这一决定引发了后续一系列事件,包括与家长的沟通、老师的反应以及学校方面的态度。 这一集通过多个角度探讨了补课的利弊 。一方面

2025-05-15 资格考试

老师单独留下来给学生补课

老师单独留下来给学生补课能有效解决学习短板,‌提升学习效率 ‌,同时‌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强化师生互动 ‌并‌弥补课堂时间不足 ‌的问题。这种针对性强的教学方式,尤其适合基础薄弱或需要进阶提升的学生。 ‌个性化教学是核心优势 ‌。老师根据学生知识盲区定制内容,例如针对数学公式推导困难的学生,通过拆解步骤、反复练习巩固理解。一对一环境减少了学生因“跟不上进度”产生的焦虑,提问更自由

2025-05-15 资格考试

老师偷偷给学生私自补课犯法吗

老师私自给学生补课是否违法,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主要涉及以下法律要点: 违反教育管理规定的行为 在职教师利用假期私自补课,属于违反《教育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的行为,可能被教育行政部门撤销相关资质、没收违法所得,并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撤职等)。 有偿补课的刑事责任 若补课涉及有偿收费且数额较大,可能触犯《刑法》中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需向公安机关报案。 行政与民事责任

2025-05-15 资格考试

老师校外补课犯法还是违规

老师在校外补课属于违规行为 ,情节严重者可能触犯法律。根据《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中小学在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校外补课,特别是有偿补课行为。这不仅违反了“双减”政策,还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被追究法律责任。 具体分析 法律依据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校外培训需依法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开展。《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也禁止中小学教师在校外进行有偿补课。例如

2025-05-15 资格考试

非教师一对一补课违法吗

​​非教师一对一补课是否违法?​ ​根据现行法规,​​非在职教师提供一对一补课本身不违法​ ​,但若涉及有偿服务且未经审批,或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则属于违法行为。关键点在于是否合规收费、是否取得办学许可,以及是否规避“双减”政策对学科类培训的限制。 ​​法律界定与核心限制​ ​ 非教师个人补课未被直接禁止,但若以营利为目的且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可能构成非法办学。例如,在居民楼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