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补课处理意见10条

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了有偿补课行为的处理意见,旨在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维护教育公平,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以下为10条核心处理意见:

  1. 严禁中小学校组织或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或支持有偿补课活动,一经发现,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奖资格等处罚。

  2. 在职中小学教师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教师如参与有偿补课,将被视为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将受到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销教师资格等处分。

  3. 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学校不得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便利,或通过合作方式变相开展有偿补课。

  4. 教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如有教师利用职务影响进行有偿补课,将被追究相应责任,并可能面临党纪政纪处分。

  5. 对有偿补课行为实行“零容忍”。一经查实,将对涉事教师和学校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管理责任。

  6.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举报有偿补课行为,形成多方参与的监督体系。

  7.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优的重要依据。

  8. 明确违规处理程序。对违规教师和学校,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分级处理,确保处理措施落实到位。

  9. 推动专项治理行动。各地教育部门需定期开展有偿补课治理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并整改。

  10. 构建长效机制。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和落实责任,形成对有偿补课行为的有效治理体系。

以上措施旨在规范教育秩序,保障学生权益,促进教育公平。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本文《有偿补课处理意见10条》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2263.html

相关推荐

有偿补课违反了规范从教行为吗

有偿补课确实违反了教师规范从教行为,具体分析如下: 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部明确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校外有偿补课,这一行为直接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关于“不得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的规定。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该法第十条规定教师不得“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任何利益”,有偿补课属于变相收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违反了这一规定。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小学教师违规补课行为处理办法

中小学教师违规补课行为可通过‌行政处罚、经济追责、资格限制 ‌等方式处理,主要手段包括‌警告/记过处分、绩效扣减、取消评优晋升资格 ‌,情节严重者可吊销教师资格证或移交司法机关。以下为具体处理办法及实施机制: ‌处理措施分类执行 ‌ 第一,根据违规程度采取阶梯处罚:轻微违规者进行诫勉谈话并通报批评;多次违规或涉及有偿补课的教师,降低岗位等级或调离教学岗位;组织营利性补课、胁迫学生参与的教师

2025-05-15 资格考试

有偿补课行为处理心得体会

​​有偿补课行为处理的核心在于平衡教育公平与个体需求,既要杜绝利益驱动的违规行为,也要正视合理辅导的补充作用。​ ​ 教师需以师德为底线,家长应理性选择,而政策监管需动态优化,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良性分配。 有偿补课若以牟利为目的,易导致课堂留私、加重学生负担,甚至滋生教育腐败。教师应坚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精力投入校内教学,通过分层作业、课后答疑等免费形式满足学生需求

2025-05-15 资格考试

教师有偿补课10个严禁行为

​​教师有偿补课的10个严禁行为包括:严禁组织学生有偿补课、推销教辅牟利、参与校外机构培训、变相开办补习班、索要财物、报销个人费用、接受宴请、体罚学生、泄露学生信息及利用职务谋私。​ ​ 这些行为严重违反师德规范,教育部门将通过专项检查、严惩违规、连带追责等方式强化治理,尤其聚焦寒暑假等关键时段。 ​​严禁在职教师组织学生有偿补课​ ​,包括以班级或个人名义办班收费。

2025-05-15 资格考试

大学生有偿补课违规吗

大学生有偿补课是否违规需分情况讨论,主要依据教育政策规定执行: 政策明确禁止的情况 根据《“双减”政策》及教育部规定,任何机构或个人面向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擅自开展学科类培训均属违规。大学生利用暑期时间进行此类补课行为,直接触碰政策红线。 合法合规的情形 非学科类培训 :如艺术、体育等非学科类课程,且符合机构资质要求时,属于合法行为。 个人兼职 :在校大学生在合法机构或非学科类培训中兼职

2025-05-15 资格考试

对有偿补课行为情节较轻的处理

有偿补课行为情节较轻的处理主要涉及批评教育、没收违法所得以及责令改正等,这些措施旨在纠正不当行为并防止其再次发生。 在教育领域,有偿补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对于情节较轻的案例,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批评教育与警告对于初次涉及有偿补课且情节较轻的教师或教育机构,相关部门会首先进行批评教育。这种处理方式强调通过沟通和警示,让涉事者认识到有偿补课行为的错误性和潜在危害

2025-05-15 资格考试

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怎么处理

教师违规有偿补课行为一旦被查实,将面临严肃处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教师资格等处分,并清退违规所得。 具体处理措施 警告与记过 :情节较轻的违规行为,可能被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并要求立即停止违规行为。 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 :对于情节较重的违规行为,涉事教师可能会被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影响其职业发展。 撤销教师资格 :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撤销教师资格的处罚

2025-05-15 资格考试

2023有偿补课违法新规是什么

​​2023年有偿补课违法新规的核心是全面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及在职教师开展学科类有偿补课,违者将面临罚款、吊销执照甚至撤销教师资格等严厉处罚,旨在减轻学生负担、净化教育环境。​ ​ ​​明确禁止范围与主体​ ​ 新规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及在职教师以任何形式组织或参与学科类有偿补课,包括“一对一”“线上直播”“托管”等变相补课行为。例如,利用居民楼、酒店等场所开展补课

2025-05-15 资格考试

学校有偿补课最新政策

根据2025年最新政策,学校有偿补课的监管要求及处罚措施如下: 一、核心政策规定 全面禁止有偿补课 学校不得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也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补课。 教师不得以任何名义(包括亲友、学习小组等)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 严格监管校外培训机构 严查校外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如超前学科类培训、违规预收费等,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加强对重点场所(如居民楼、咖啡厅)的监管,定期公布违规案例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处理办法

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处理办法以‌“零容忍”原则 ‌为核心,明确‌师德违规必追责、经济退赔全追缴、监管责任双链条 ‌三大关键机制,通过分级处罚与多方监督保障落实。 ‌政策依据与违规界定 ‌ 有偿补课行为违反《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涵盖在职教师以任何形式组织或参与学科类校外培训、利用职务便利诱导学生补课等情形。违规行为一经查实,无论是否获利均启动追责程序。 ‌处理流程与处罚措施 ‌

2025-05-15 资格考试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10项严禁行为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10项严禁行为 是教育部门为了维护教育公平、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严格规定。这些规定旨在防止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补课,确保学生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以下是这10项严禁行为的详细解读: 1.严禁在职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职责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职务之便组织或诱导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不仅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2025-05-15 资格考试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处理办法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将面临严厉处罚,包括撤销职称、扣减绩效、取消评优资格,甚至开除或撤销教师资格。​ ​ 教育部门通过联合执法、师德考核、问责倒逼等机制,形成常态化治理,重点打击校外培训机构聘用在职教师、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维护教育公平。 有偿补课行为一经查实,涉事教师需清退违规所得并接受以下处理: ​​组织纪律处分​ ​: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降级或撤职,党员教师同步党纪处分

2025-05-15 资格考试

4名教师被举报处分来了

​​4名教师因举报被处分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核心问题聚焦于举报的合理性、教师权益保护及教育生态平衡。​ ​ 该事件反映出当前教育监督机制的双刃剑效应——既需保障学生与家长的合法权益,又需避免恶意举报对教师职业尊严的干扰。以下从多维度展开分析: ​​举报行为的正当性边界​ ​ 举报是监督教师行为的有效途径,但需基于事实证据。近期案例显示,部分举报涉及教师私生活(如穿着、用餐习惯)等非教学行为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处分

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处分依据违规情节轻重分为以下四类,具体措施如下: 一、对教师的处分 情节较轻 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 扣发当年50%奖励性绩效工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2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 情节严重 行政处分(警告至开除) 暂缓或撤销教师资格,调离原岗位,2年内不得晋升职称 全额追缴违规所得,扣发当年全部绩效工资 特殊情形加重处罚 课上不讲课后收费

2025-05-15 资格考试

最新9名教师受处分

教育部近日公开曝光了9名教师因违反《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而受到处分的事件。这些教师因涉及歧视侮辱学生、有偿补课、性骚扰等不当行为,分别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职称、撤销职务、开除等处分,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具体处分案例 课堂不当言论 :天津市咸水沽二中教师肖某某因在课堂上歧视、侮辱学生,被撤销教师资格。 有偿补课

2025-05-15 资格考试

8名教师被处分

‌8名教师因违反师德师风被严肃处分,涉及违规补课、收受礼金等行为,凸显教育领域监管趋严 ‌。此次事件反映出教育系统正通过强化问责机制维护职业规范,相关处理结果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 ‌事件背景与调查经过 ‌ 地方教育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成立专项调查组,经核实确认涉事教师在课外违规组织有偿补课、接受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调查过程历时两个月

2025-05-15 资格考试

在编教师如果有偿补课会如何处分

​​在编教师有偿补课将面临严厉处分,包括清退违规所得、扣减绩效工资、取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者可能被撤销职称、开除公职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 具体处理措施因情节轻重而异,但全国范围内均以“零容忍”态度严查此类行为,尤其对党员教师、骨干教师及学校管理者会加重处罚。 ​​基础处罚措施​ ​:一经查实,教师需退还全部补课费用,扣除当年50%-100%的绩效工资,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

2025-05-15 资格考试

4名教师违规补课被处分

近日,4名教师因违规补课被严肃处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关键亮点包括:教育部门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违规补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处分措施的严厉程度以及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这些案例不仅揭示了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敲响了警钟。 违规补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多样 。这4名教师中,有的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偿补课,有的则利用周末或假期进行集体辅导。无论形式如何

2025-05-15 资格考试

教师校外补课处分

教师校外补课的处分依据违规性质和情节轻重,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一、基本处分标准 警告至开除 情节较轻 :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等处分; 情节严重 :撤销专业技术职务、开除公职或学籍。 经济追责 追缴违规所得,扣发当年绩效工资及奖励性补贴。 二、重点违规情形加重处罚 组织或诱导学生补课 作为直接责任人的,给予记过、降级、撤职等处分; 涉及学校或教育机构管理失职的,追究领导责任。

2025-05-15 资格考试

教师有偿补课处分办法

​​教师有偿补课将面临严厉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级甚至开除,同时需清退违规所得并取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者可能撤销教师资格或荣誉称号。​ ​ ​​处分类型与标准​ ​ 有偿补课行为一经查实,根据情节轻重,教师可能受到以下处分: ​​轻微情节​ ​:校内通报批评、师德考核不合格、取消当年评优及职称晋升资格。 ​​较重情节​ ​:警告或记过处分、扣发绩效工资、两年内不得参与岗位晋级。 ​​恶劣情节​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