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违规有偿补课行为一旦被查实,将面临严肃处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教师资格等处分,并清退违规所得。
具体处理措施
- 警告与记过:情节较轻的违规行为,可能被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并要求立即停止违规行为。
- 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对于情节较重的违规行为,涉事教师可能会被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影响其职业发展。
- 撤销教师资格: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撤销教师资格的处罚,无法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 清退违规所得:所有违规收入需全额退还,确保教育公平。
相关法规与政策
- 《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教师〔2015〕5号)明确指出,在职教师不得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补课活动。
- 《教师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处理教师违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典型案例
例如,北京市教委曾查处5名中小学在职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兼职取酬,最终这些教师被通报批评,并取消其相关荣誉称号。
提示
教育部门对教师违规有偿补课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建议教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杜绝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行为,以免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及教育行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