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是中国传统“三大鬼节”之一,核心风俗是祭祖送寒衣,禁忌包括忌嫁娶、忌乔迁、忌晚归等,体现对逝者的缅怀与冬日的敬畏。
寒衣节风俗以祭祀为核心,北方地区盛行焚烧纸制寒衣、供奉新粮,南方则多见墓祭与家祭。民间认为此时阴气渐重,需通过“送寒衣”为亡亲御寒,十字路口焚纸亦为救济孤魂。部分地方保留“试冬衣”习俗,象征为生者祈福。现代简化仪式后,更多人选择鲜花祭扫或居家追思。
禁忌行为多与避凶纳吉相关:一是忌婚姻嫁娶,因亥日寓意不吉且冲撞祭祖氛围;二是忌乔迁远行,避免“阴气随宅”或途中冲煞;三是忌夜晚逗留坟地,以防冲撞游魂;四是忌衣物光鲜或嬉闹,祭扫时需衣着素朴、态度庄重;五是忌单数供品,饭桌菜品需成双以合传统礼数。
随着时代发展,部分禁忌已淡化,但寒衣节承载的孝道文化与对自然的敬畏仍值得传承。建议结合现代文明方式表达哀思,如网络祭奠、家庭追思会等,既遵循传统又适应当下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