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起,电动车新规全面落地,核心变化聚焦于安全升级与规范化管理:强制限速25公里/小时、严查无牌无证、禁止非法改装、头盔佩戴纳入常态化执法,同时多地推出便民登记和过渡期政策,平衡安全与出行需求。
-
生产与销售端合规化
新国标电动车需符合最高车速25公里/小时、整车质量55公斤、电机功率400瓦等硬性指标,商家不得销售超标车或改装车。消费者购车时需认准合规标识,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
上路管理“四严禁”
- 无牌无证禁行:电动自行车需挂绿牌,电摩/三轮车需对应驾照(D/E证),多地延长免费登记期限但严查逾期车辆;
- 非法改装重罚:加装遮阳伞、更换电池等行为最高罚款5万元,拼装车直接扣留;
- 头盔佩戴强制化:未佩戴或使用安全帽替代者罚款20-50元,事故死亡率可降低60%;
- 载人载物严限:电动自行车仅限载1名儿童,货运三轮车严禁载人,超载将面临扣车风险。
-
充电与停放安全升级
新建小区需配建充电桩且与机动车区保持6米距离,禁止“飞线充电”或电动车进电梯。露天充电站需配备防雨和过载保护功能,部分城市推行夜间峰谷电价鼓励错峰充电。 -
过渡期与便民措施
非标车可申请临时备案(如四川威远过渡至2027年),河南商丘等地支持线上申领牌照,西藏加查提供“送考下乡”服务降低驾照获取门槛。企业联合政府推出以旧换新补贴,加速淘汰超标车。
提示:各地政策细则差异较大,车主需及时查询当地交管部门通知,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处罚。合规出行既是对自身安全的负责,也是城市交通治理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