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新国标电动车标准是我国2019年4月15日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的核心规范,旨在全面提升电动车的安全性、实用性和标准化水平。关键亮点包括:限速25km/h、整车质量≤55kg、强制脚踏骑行、防篡改设计、防火阻燃性能升级,并明确要求车辆必须通过3C认证。2025年9月1日即将实施的修订版进一步优化了重量限制、取消脚踏强制要求、新增北斗定位等功能,兼顾安全与用户体验。
-
安全性能全面升级
新国标将部分条款强制改为全文强制,任何一项不合格即判定整车不合格。新增防篡改、防火阻燃、充电器保护等技术要求,电池盒需通过高温测试,塑料件占比不得超过5.5%,从源头降低火灾风险。2025年修订版还要求控制器、电机加装防篡改封印,杜绝非法改装。 -
核心参数明确量化
车速限制从旧标的20km/h调整为25km/h,电机功率从240W提升至400W以增强爬坡能力。整车质量(含电池)上限为55kg(铅酸电池车型2025年放宽至63kg),并严格规定车体尺寸(如高度≤1100mm、轮距≤1250mm),避免车辆过大影响骑行安全。 -
骑行功能与配置优化
保留脚踏骑行能力,但2025年修订版改为“选装项”,同时允许安装后视镜。车辆需配备“车速自动限速装置”,超速时自动断电。修订版新增北斗定位模块,支持防盗、超速报警等功能,推动电动车智能化。 -
合规与过渡期安排
2019年4月15日后生产的电动车必须符合新国标并通过3C认证。2025年修订版设置8个月过渡期(至8月31日),企业可自主选择新旧标准生产;9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规,但已购超标车不会强制淘汰,鼓励通过“以旧换新”逐步升级。
消费者购车时需认准3C认证,关注车辆铭牌信息,避免购买违规改装车。随着新国标持续优化,电动车将在安全、续航与智能体验上实现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