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年龄段死亡率呈现显著差异,婴幼儿死亡率20年间下降超80%,但慢性病年轻化和老龄化压力成为新挑战。
-
婴幼儿(0-5岁):死亡率从2000年的28.4‰降至2020年的5.4‰,主要归因于新生儿重症监护普及和农村住院分娩率提升至99.6%。先天畸形和围产期并发症仍是主要死因,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仍需关注。
-
青少年与青年(15-34岁):死亡率稳定在0.5‰-1‰,交通事故和自杀占比超50%。醉驾入刑使酒驾致死率下降42%,但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自杀仍突出。
-
中年(35-59岁):死亡率约2‰-4‰,恶性肿瘤(45%)、心血管疾病(23%)和过劳死(年60万例)为主因。PM2.5暴露贡献21%死亡,工作压力致日均睡眠不足6小时的现象普遍。
-
老年(60岁及以上):2024年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死亡率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达115‰-180‰。慢性病占死因72%,农村老人因护理资源短缺(覆盖率仅为城市1/5)面临更高失能风险。
总结:中国死亡率变化反映医疗进步与社会转型的双重影响,未来需强化慢性病防控、心理健康干预及城乡养老资源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