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陆政策的核心是明治维新后逐步形成的对外扩张战略,以“大陆扩张”和“大东亚共荣圈”为纲领,通过军事侵略、经济控制等手段,试图建立东亚霸权。 其关键内容包括侵占朝鲜半岛、控制中国东北、渗透东南亚以及推行殖民统治,目标是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共荣”体系,本质是侵略性帝国主义。
1. 以朝鲜和中国东北为跳板的“大陆扩张”
日本大陆政策的第一步是吞并朝鲜(1910年)并控制中国东北。甲午战争(1894-1895)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侵占台湾,并逐步向中国东北渗透;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将东北变为资源掠夺基地。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建立军事据点,为后续扩张提供战略支撑。
2. 军事侵略与经济控制并行
日本通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强行攫取利益,例如《二十一条》(1915年)迫使中国开放港口、铁路权益;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起)后,推行“以战养战”策略,掠夺煤炭、铁矿等资源,并垄断占领区工业。通过“东亚协同体”理论宣传经济合作,掩盖殖民本质。
3. “大东亚共荣圈”的意识形态包装
20世纪40年代,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宣称要“解放亚洲免受西方殖民”,实则将东南亚纳入控制范围,掠夺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这一概念利用反殖民主义口号,试图掩盖其侵略行径,但实质是建立日本主导的等级制霸权体系。
4. 文化同化与殖民统治
在占领区强制推行日语教育、神道信仰和皇民化运动,例如在台湾和朝鲜禁止本土语言、强征劳工与士兵。通过文化压制消除民族认同,巩固殖民统治合法性,为长期控制铺路。
日本大陆政策的实施导致数千万亚洲民众伤亡、资源枯竭与社会动荡,其侵略本质在二战战败后彻底破产。这一历史警示:任何以“共荣”为名的霸权扩张,终将因反抗与正义力量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