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陆政策的核心形成时间可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以1887年《征讨清国策》的制定为标志性事件,但其思想根源早在明治维新初期(1868年)甚至更早的德川幕府时期就已萌芽。该政策以“征服朝鲜—占领满蒙—吞并中国—称霸亚洲”为扩张路径,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纲领性方针。
-
思想起源与早期实践
日本大陆政策的雏形可追溯至16世纪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野心,以及德川幕府末期学者佐藤信渊提出的“中国征服论”。明治维新后,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御笔信》,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为扩张定调。1874年日本首次武力侵台,1876年通过《江华岛条约》控制朝鲜,迈出实践第一步。 -
政策体系化与正式出台
1887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征讨清国策》,明确提出分裂清朝、占领满蒙的战略,标志着大陆政策从理论转向系统化行动纲领。1890年首相山县有朋提出“利益线”理论,将朝鲜和中国东北划为日本“生命线”,进一步强化政策合法性。 -
关键节点与扩张实施
- 甲午战争(1894—1895):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辽东半岛,控制朝鲜。
- 日俄战争(1904—1905):夺取俄国在东北权益,奠定“满蒙经营”基础。
- 九一八事变(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完成第三步目标。
-
最终破产与历史教训
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导致大陆政策彻底崩溃。其侵略行径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也暴露了军国主义扩张的不可持续性。
理解日本大陆政策的制定与演变,有助于认清近代东亚历史的复杂性,同时警示国际社会:任何以武力扩张为核心的国家战略,终将因违背和平发展潮流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