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编纂历程几个阶段

民法典的编纂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立法程序启动、民法总则通过、各分编草案审议以及最终表决通过。这些阶段不仅体现了民法典编纂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也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

第一阶段:立法程序启动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这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这一阶段为后续编纂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确保了民法典编纂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二阶段:民法总则通过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编,为民法典编纂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确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框架,为后续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第三阶段:各分编草案审议

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亮相。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了多次审议和修改完善。这一阶段确保了民法典各分编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民法典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阶段:表决通过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这一阶段不仅实现了民法典编纂的最终目标,也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

民法典的编纂历程不仅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也为社会生活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未来,民法典将在维护社会秩序、调整民事关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民法典编纂历程几个阶段》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4115.html

相关推荐

民法典的起源和历程

‌民法典作为系统规范民事关系的法典,起源于古代法典对民间事务的整理,其现代形态历经罗马法复兴、欧洲法典化运动,最终在中国2020年完成首部统一民法典的制定,标志法律体系成熟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 —— ‌古代法典奠定基础 ‌。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已包含财产、婚姻等民事规则;罗马帝国时期的《民法大全》首次系统划分“公法”与“私法”,确立契约、物权等核心概念,成为民法体系的源头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编纂历程主要内容

​​《民法典 》作为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历经66年“五起四落”的曲折编纂历程,最终于2020年5月28日颁布,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核心亮点包括:采用“两步走”立法策略、整合9部民事单行法、首创人格权独立成编、确立绿色原则等七大创新,系统构建了1260条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 ​ 编纂历程可概括为五个关键阶段: ​​早期探索(1954-1986年)​ ​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的编纂分几步

民法典的编纂分两步走: 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 民法典总则编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主要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包括民事主体、民事客体、民事法律行为等基础内容。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制定出一部能够统领整个民法典的总则,为后续的分编编纂提供基础和框架。 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民法典各分编主要针对特定领域的民事关系进行规范,包括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有多少编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由​​7编​ ​和​​附则​ ​构成,总计​​1260条​ ​,涵盖民事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核心亮点包括:​​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创新性​ ​、​​居住权制度首次入法​ ​、​​离婚冷静期等民生热点条款​ ​,以及贯穿全篇的​​绿色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总则编​ ​:确立民事活动基本原则,如平等、自愿、诚信等,并明确胎儿权利保护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哪一年启动编纂

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于 2014年正式启动 ,具体历程如下: 首次提出编纂目标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目标。 启动编纂工作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正式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分为两步推进: 第一步制定民法总则(2017年3月通过);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摘录十条

​​《民法典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以10条核心条文为切入点,提炼出民事权利保护、交易公平、家庭和谐等关键亮点,为公众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 ​ ​​人格权全面保障​ ​:明确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等不可侵犯,禁止性骚扰,单位需建立防治机制。 ​​财产权平等保护​ ​:物权编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业主共有部分收益归集体所有。 ​​合同自由与诚信​ ​:电子合同提交订单即成立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演变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制定历经多次立法尝试与修订,最终于2020年5月28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一、早期立法尝试 自1954年起,我国开始进行民法典的编纂工作。这一时期,共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民事立法尝试:1954—1958年、1962—1964年以及1979—1982年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的编纂历程

‌民法典的编纂历程是中国立法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系统性工程,其核心亮点在于凝聚了 ‌ ‌70余年法治实践经验 ‌ ‌、 ‌ ‌整合了9部单行法律 ‌ ‌、 ‌ ‌开创了“法典化”立法先河 ‌ ‌,最终形成覆盖公民全生命周期的民事权利保障体系。 ‌ 新中国成立后,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于‌1954年首次启动 ‌,但因历史原因中断;1962年重启后完成草案,仍未能落地。改革开放后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草案的编纂过程

​​民法典草案的编纂过程是中国立法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系统性工程之一,其核心亮点包括“两步走”战略、10次公开征求意见吸纳102万条建议、七编1260条的超大规模体系化整合,以及人格权独立成编等重大创新。​ ​ ​​“两步走”战略奠定基础​ ​ 编纂工作采取先制定民法总则、再整合分编的递进式路径。2016年民法总则草案首次审议,2017年通过后完成第一步;2018年启动分编草案审议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的编纂分几步走

两步走 民法典的编纂工作确实采取了“两步走”的工作思路,具体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 制定总则编 2016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民法总则编的起草工作,2017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年10月1日正式施行。 工作特点 总则编作为民法典的总纲,重新确立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框架,具有统领性、基础性作用。 第二步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生效后哪九部法律自动废止

​​《民法典 》自2021年1月1日生效后,同步废止了九部现行民事单行法律,包括《婚姻法 》《继承法 》《合同法 》等,实现了民事法律体系的系统整合与升级。​ ​这一变革并非全新立法,而是通过编纂优化原有法律,形成覆盖社会生活全领域的“百科全书式”法典,既保障法律稳定性,又回应新时代需求。 ​​婚姻家庭领域​ ​:原《婚姻法》《收养法》废止,相关规则整合至《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新增离婚冷静期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生效后合同法还有用吗

无效 根据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历程, 《民法典》生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同步废止,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废止时间与法律依据 废止时间 《民法典》于 2021年1月1日 正式施行,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 2021年1月1日起废止 。 废止范围 《民法典》实施后,原《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效力的条款(如第52条)不再适用,相关合同效力判断需依据《民法典》新规定。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规定未生效的合同如何解除

根据《民法典 》规定,​​未生效的合同可通过协商一致或法定解除条件成就两种方式解除​ ​。​​协商解除需双方达成合意​ ​,而法定解除则适用于不可抗力、根本违约等特定情形,​​无需对方同意即可单方行使解除权​ ​。​​当事人还可通过诉讼或仲裁直接主张解除​ ​,法院确认后合同自文书送达时解除。 ​​协商解除​ ​ 合同当事人可在未生效阶段协商一致解除合同,体现意思自治原则。例如

2025-05-15 资格考试

有了民法典其他法还能用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条规定,民法典实施后,部分旧法将同时废止,但并非所有法律立即失效。具体如下: 明确废止的旧法 自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施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等九部法律同时废止。 其他法律仍有效 除上述九部法律外,其他现行法律(如《公司法》《刑法》等)继续有效

2025-05-15 资格考试

随着民法典的生效什么将会被废除

随着《民法典》的正式生效,以下法律和法规将被废除,以实现法律体系的统一和优化:《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 。 一、被废止的单行法 《婚姻法》 :其内容被整合进《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编,涵盖了婚姻关系的设立、效力、终止以及夫妻财产制度等内容。 《继承法》 :相关规定被纳入《民法典》继承编,对遗产继承、遗嘱效力等进行了更全面的规定

2025-05-15 资格考试

4+2工作法是谁提出的

‌“4+2工作法”是由中国河南省邓州市委于2005年提出的基层治理模式,核心是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规范村级事务决策,强调民主协商与公开透明。 ‌ 该方法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融合群众参与和监督机制,成为农村治理创新的重要实践。 ‌提出背景与实践目标 ‌ 2000年代初,农村基层治理面临决策随意、群众参与不足等问题。邓州市委为提升村级事务规范性,强化党组织领导作用,试点探索“四议两公开”流程

2025-05-15 资格考试

4十2工作法步骤

​​4+2工作法是一种高效的时间管理策略,通过将一天划分为4个专注工作段和2个休息段,实现工作与休息的科学平衡,显著提升效率并减少疲劳。​ ​ ​​规划任务优先级​ ​:在一天开始前,明确当天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按紧急性和重要性排序,确保每个工作时间段目标清晰。例如,将创意型任务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段。 ​​划分4个工作时间段​ ​:每个工作段持续90分钟,期间保持高度专注,避免干扰

2025-05-15 资格考试

六部三要工作法什么时候

"六部三要工作法" 是一种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它的具体提出和实施时间会因不同组织或个人而异。通常,这种工作法会在提出后立即开始在相应的组织或团队中实施,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 六部三要工作法的提出与实施 提出背景 : "六部三要工作法"的提出通常基于对现有工作流程的优化需求。 它可能在某个组织内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后形成。 实施时间 : 一旦"六部三要工作法"被提出并得到认可

2025-05-15 资格考试

4十2工作法是啥

​​4+2工作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民主决策机制,其核心是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决议,决议和实施结果公开)确保村级重大事项的透明化与科学化。​ ​ 该方法起源于河南邓州,现已成为加强党的领导、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尤其擅长化解矛盾、提升群众参与度。 ​​“四议”程序确保决策民主性​ ​:从党支部提议到村民代表决议,层层审议既体现党组织领导

2025-05-15 资格考试

6点优先工作法

​​6点优先工作法是一种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通过每天聚焦完成最重要的6项任务,显著提升个人和团队生产力。其核心在于目标明确、优先级排序、专注执行,并已被验证能帮助企业和个人实现突破性成果。​ ​ ​​明确每日核心任务​ ​ 每天开始时,列出当天必须完成的6项最重要任务,确保它们与长期目标一致。例如,伯利恒钢铁公司通过此法从破产边缘逆袭为行业巨头,关键在于将资源集中在高价值事务上。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