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涵盖7编1260条,全面整合了婚姻法、继承法等9部单行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
立法背景与意义
民法典的编纂历经66年,自1954年起四次启动均未果,直至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其列为重点立法任务。其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成熟,对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具有里程碑意义。 -
核心内容与结构
法典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7编,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例如,人格权独立成编、增设居住权、细化隐私保护等,均体现对民生需求的回应。 -
施行影响
取代原有9部单行法后,民法典统一了裁判标准,如离婚冷静期、高空抛物责任等新规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施行推动了法律适用的一致性,为市场经济和公民生活提供稳定预期。
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民法典的实施需全社会共同学习与遵守。建议公众通过官方渠道了解具体条款,确保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