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涵盖婚姻、财产、合同等民事领域的基础规则,核心亮点包括人格权独立成编、居住权制度创新、离婚冷静期设置、高空抛物责任细化,全面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构建新型权利保护体系。
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列为第四编,明确生命权、隐私权、个人信息等保护范围,首次以法典形式禁止性骚扰并规定用人单位预防义务,强化数字化时代的人格尊严。例如,未经同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或AI换脸侵害肖像权,均需承担法律责任。物权编创设居住权,允许通过合同或遗嘱设立长期居住权益,保障弱势群体“住有所居”,如老人可将房屋所有权赠与子女但保留居住权,防止老无所依。婚姻家庭编引入离婚冷静期,要求协议离婚需经过30天申请与30天领证的双重期限,减少冲动离婚现象,但家暴等特殊情形可通过诉讼程序快速解除婚姻关系。侵权责任编明确高空抛物追责,在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时,物业需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公安机关有责任调查,同时可能追究整栋楼补偿责任,倒逼社区安全管理升级。
民法典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民事权利保护进入法典化时代,为公民从出生到去世的各类民事行为提供明确依据,推动形成权利意识更强、社会秩序更稳的法治环境。遇到具体法律问题时,建议优先查阅民法典相关条款或咨询专业法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