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全面替代了原先分散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九部单行法律,实现了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整合与升级。这一法典化改革标志着我国民事权利保护进入体系化、科学化新阶段。
第一,婚姻家庭领域实现统一规范。原《婚姻法》《收养法》被民法典第五编“婚姻家庭”取代,新增“离婚冷静期”“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等条款,完善了亲子关系确认、婚姻无效情形等规则,强化了家庭成员权益保障。第二,财产关系规则全面优化。原《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相关内容整合至民法典物权编、合同编,例如明确居住权制度、细化电子合同履行规则、规范物业服务合同等,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第三,人格权独立成编填补空白。原《民法通则》中的人格权条款扩展为独立编章,首次以法典形式规定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禁止性骚扰等,回应社会对人格尊严的新关切。第四,继承制度更注重意思自治。替代原《继承法》的继承编放宽遗嘱形式限制,承认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效力,扩大代位继承范围,体现尊重被继承人意愿的立法导向。第五,侵权责任规则与时俱进。原《侵权责任法》升级为侵权责任编,新增“自助行为免责条款”“网络侵权责任细化”“生态环境惩罚性赔偿”等内容,构建了更完善的救济体系。
民法典的实施结束了民事领域“九龙治水”的局面,通过体系重构解决了法律条文冲突、重复问题。公众在处理婚姻、合同、遗产、侵权等事务时,需直接依据民法典最新规定,原有单行法律同步废止。这一“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推行,为公民权利保护和市场经济运行提供了更清晰、更现代化的法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