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包含的七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典共七编,分别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涵盖了从个人权利到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以下是各编的亮点与适用场景:

1. 总则编

作为民法典的基础性规定,总则编明确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奠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框架。例如,在合同签订、权利义务分配等方面,总则编提供了统一的法律依据。

2. 物权编

物权编规范了物的归属、利用和保护规则,涵盖了不动产和动产的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内容。例如,房屋买卖、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等均需依据物权编的相关规定进行。

3. 合同编

合同编是民法典中条文最多的部分,详细规定了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解除等内容。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买卖合同,还是企业间的经济合作,合同编都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指引。

4. 人格权编

人格权编首次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强化了对个人隐私、名誉、肖像权等人格权益的保护。例如,在个人信息泄露、网络侵权等事件中,人格权编为受害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救济途径。

5. 婚姻家庭编

婚姻家庭编调整了婚姻、家庭关系,对夫妻财产、子女抚养、家庭暴力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例如,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子女抚养权的归属等问题均可依据该编解决。

6. 继承编

继承编明确了遗产继承的方式和规则,包括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等。例如,遗产的分配、继承权的确认等问题均需遵循继承编的规定。

7. 侵权责任编

侵权责任编对侵害他人权利的责任承担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侵权行为的认定、损害赔偿的范围等。例如,在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场景中,侵权责任编为受害者提供了法律保障。

总结

民法典的七编内容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覆盖了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可能遇到的各种民事问题,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无论是个人权益的保护,还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规范,民法典都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是每个公民了解和运用法律的重要工具。

本文《民法典包含的七个法》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4161.html

相关推荐

民法典立法历程四个阶段

民法典立法历程的四个阶段 中国民法典的立法历程历经四个阶段,从最初的起草到最终的颁布实施,历时数十年,凝聚了无数法律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1. 早期探索阶段(1954年-1964年) 1954年 ,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不成熟,起草工作被迫中断。 1962年 ,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7月完成了民法草案“试拟稿”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编纂专家名单

我国《民法典》编纂专家名单集中了法学界权威人士、实务界精英及跨学科领域专家,‌突出专业性、代表性和实践性三大核心特征 ‌。该团队由立法机关统筹组建,通过严谨分工确保法典逻辑自洽,并创新性开通民意征集通道,使立法成果兼具理论高度与社会接受度。 ‌核心亮点一:复合型专家结构提升立法科学性 ‌ 编纂团队涵盖民法总则、物权、合同等各分编首席专家,包含高校教授、法官、律师及社会学研究者,形成多维度知识体系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编纂人员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的编纂凝聚了我国法学界顶尖专家的集体智慧,核心团队包括立法机关资深成员、权威学者及实务专家,如孙宪忠、王利明、尹田等领军人物,他们全程参与立法设计,确保法典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 ​​立法机关主导与专班协作​ ​ 民法典编纂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成员涵盖民法室骨干(如黄薇、扈纪华)及基层法官(如刘振、王灯),结合立法经验与司法实践需求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什么时候提出编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的编纂提议最早可追溯至1954年,历经66年曲折历程后于2020年正式通过​ ​。​​关键节点​ ​包括:1954年首次启动、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编纂民法典”的政治决策、2017年完成民法总则制定、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核心亮点​ ​在于其“两步走”战略(总则+分编)和对现行民事法律的体系化整合,而非全新立法。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是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涵盖7编1260条​ ​,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总则编确立平等、诚信等基本原则​ ​,​​物权编明确财产归属​ ​,​​人格权独立成编开创全球先例​ ​,​​婚姻家庭编倡导优良家风​ ​,​​侵权责任编强化权利救济​ ​,全面构建民事权利保护体系。 总则编统领全局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有多少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共​​7编​ ​,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总计1260条。​​作为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它系统整合了民事法律制度,​​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总则编​ ​:确立平等、诚信、绿色等基本原则,统领各分编,明确民事权利保护框架。 ​​物权编​ ​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涵盖婚姻、财产、合同等民事领域的基础规则,‌核心亮点包括人格权独立成编、居住权制度创新、离婚冷静期设置、高空抛物责任细化 ‌,全面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构建新型权利保护体系。 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 ‌列为第四编,明确生命权、隐私权、个人信息等保护范围,首次以法典形式禁止性骚扰并规定用人单位预防义务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 总则 :包括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等内容。 物权 :包括通则、所有权、用益物权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其民事法律行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规范民事活动的秩序。 1. 条文核心内容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因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无法独立进行民事法律行为。这类人群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民事活动,如签订合同、接受赠与等,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完成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哪一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于​​2020年5月28日​ ​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涵盖7编1260条,全面整合了婚姻法、继承法等9部单行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立法背景与意义​ ​ 民法典的编纂历经66年,自1954年起四次启动均未果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代替劳动法了吗

​​民法典并未代替劳动法​ ​,两者是独立并存的法律体系,分别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民法典 》规范民事主体间的平等关系(如合同、物权)​ ​,而​​《劳动法 》专门保护劳动者权益并规范劳动关系​ ​,二者在立法目的、适用主体和规则设计上存在本质区别。以下是具体分析: ​​法律定位与功能差异​ ​ 民法典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涵盖合同、婚姻、继承等一般性规则;劳动法则属于社会法范畴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第几部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其核心亮点包括:​​系统整合7编1260条民事法律规范​ ​,​​取代原有9部单行法​ ​,​​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确立人格权独立成编等创新制度​ ​。 ​​历史地位与突破性意义​ ​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代替了原来的什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全面替代了原先分散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九部单行法律 ‌,实现了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整合与升级。这一法典化改革标志着我国民事权利保护进入体系化、科学化新阶段。 ‌第一,婚姻家庭领域实现统一规范 ‌。原《婚姻法》《收养法》被民法典第五编“婚姻家庭”取代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它系统整合了70余年民事法律实践成果,以7编1260条的宏大篇幅,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权利保护体系,​ ​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历史性突破​ ​:从1986年《民法通则 》到2020年民法典诞生,历经30余年探索

2025-05-15 资格考试

新中国成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部法律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法律地位与意义 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系最庞大、内容最广泛的一部基础性法律,涵盖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我成立以来第几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历史空白,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这部法典整合了70余年民事法律实践成果,以1260条条文系统覆盖物权、合同、人格权等民生领域,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历史性突破​ ​:自1954年首次启动编纂至2020年颁布,民法典历经66年探索与四次制定尝试

2025-05-15 资格考试

新中国第一部法典化法律是什么

新中国第一部法典化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它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的地位和意义 基础性地位 :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权利保障 :民法典全面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法治保障

2025-05-15 资格考试

我国的三部基本法律

我国的三部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它们构成了国家法律体系的根基。​​宪法是根本大法​ ​,确立国家制度和公民权利;​​民法典保障民事权益​ ​,规范平等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刑法维护社会秩序​ ​,打击犯罪并保护人民安全。这三部法律共同支撑起社会主义法治的框架。 ​​宪法​ ​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我国《民法典》是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突破,其核心亮点在于系统性整合民事规范、强化权利保护体系以及回应数字时代新型社会关系需求。 ‌这部法典通过整合原有九部单行法律,形成逻辑严密的统一规则,全面覆盖物权、合同、人格权等民事领域,成为公民生活的“权利百科全书”。 从历史维度看,《民法典》的诞生填补了我国法典化立法的空白

2025-05-15 资格考试

我国第一部法典命名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1. 历史背景 《民法典》的编纂历时五年,于2020年5月28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系统整合民事法律,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法治建设的重大进步。 2. 法律地位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