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经济的最新政策聚焦“稳预期、扩内需、促创新”,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降准降息、民营经济扶持等组合拳,精准释放1.3万亿元基建投资、3万亿元民企项目机会,同步降低融资成本0.1个百分点,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
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容: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增至1.3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优先支持跨区域水利、城际铁路等“两重”工程,并首次覆盖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领域,资金拨付效率提升30%。河南鸡湾水库等项目已获12亿元资金支持,建设周期缩短20%。
-
双降政策联动:5月7日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并降息0.1个百分点,叠加结构性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至历史低位。江苏等地推出民营信用贷,单企最高授信5000万元,571家企业已获12.9亿元**。
-
民营经济“拆壁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106项(较首版压减30%),核电、低空经济等领域民企持股比例突破20%。合肥低空经济试验区实现“即报即飞”,200余家民企参与技术测试,90%新场景由民企主导。
-
数智化转型加速:医药、农业等领域明确数智化时间表,如医药工业要求2030年规上企业全覆盖,四川农业无人机2027年保有量目标1.5万台,配套5000名持证操作员,作业效率提升50%。
提示:政策红利窗口期已至,建议重点关注“两重”项目招标、民企参股试点及再**工具申请,及时对接地方政府“管家式服务”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