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成立于1988年3月11日,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法律确认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整合了此前中国盲人聋人协会(1953年成立)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84年成立)的资源,成为代表、服务和管理残疾人事务的核心组织。
-
成立背景与意义
中国残联的诞生标志着残疾人事业从分散管理转向统一协调。改革开放初期,残疾人问题日益受到重视,1987年全国首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揭示了5164万残疾人的生存困境,亟需系统性解决方案。联合会的成立推动了《 》(1991年)等法规出台,将残疾人权益保障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
职能与结构
中国残联兼具“半官半民”属性,履行代表、服务、管理三重职能:代表残疾人参与政策制定,提供康复、教育、就业等全方位服务,并承担政府委托的残疾人事业管理任务。其组织体系涵盖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及执行理事会,下设11个部厅室和16个直属单位,覆盖康复、**、文化等领域。 -
发展成就
成立37年来,中国残联推动残疾人事业从救济型向全面发展转型:- 社会保障:截至2023年,全国约2761.7万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209.3万人领取养老金。
- 教育就业:特殊教育学校达2314所,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突破905.5万。
- 无障碍建设:累计为61万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2023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进一步保障平等参与权。
-
国际影响
中国残联积极参与全球残疾人事务,如推动《马拉喀什条约》落地(2022年),促进残疾人文化权益;2003年时任主席***获“联合国人权奖”,彰显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的认可。
如今,中国残联持续落实“十四五”规划,以8500万残疾人的福祉为核心,通过政策创新与社会动员,助力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从“生存保障”到“全面发展”,其历程印证了国家温度与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