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利在外国默认无效,但可通过国际申请途径(如《巴黎公约》或PCT)在目标国获得保护。 核心要点包括:①中国专利需单独向外国申请;②须通过中国保密审查;③优先权期限为12个月(发明/实用新型)或6个月(外观设计);④PCT途径可延长决策时间至30个月。
分点展开:
-
地域性原则
专利保护具有严格地域性,中国授权的专利仅在国内有效。若需在外国受保护,必须向目标国提交申请并通过审查,例如美国专利需经USPTO授权。 -
国际申请途径
- 巴黎公约:在中国首次申请后12个月内,可向公约成员国提交申请并享有优先权。
- PCT体系:通过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30个月内),覆盖152个国家,适合多国布局。
- 海牙体系:仅限外观设计,一次申请覆盖95国。
-
保密审查要求
向外国申请前,需向中国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保密审查请求,技术方案须用中文说明。未通过审查的海外申请可能导致国内专利无效。 -
操作建议
- 提前规划:技术生命周期短选巴黎公约,目标国不明确选PCT。
- 避免公开:美国有1年宽限期,但多数国家要求绝对新颖性。
总结提示
海外专利布局需结合技术特性与市场策略,尽早启动国际申请流程,并严格遵守中国保密审查规定。企业可通过专业代理机构优化文本并规避风险,确保全球技术权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