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大核心装置(BEST、EAST、玄龙-50U)实现里程碑式跨越:BEST启动总装瞄准2030年发电,EAST刷新“亿度千秒”世界纪录,民营企业新奥集团全球首次实现氢硼聚变兆安级放电,标志着中国从基础研究迈入工程实践阶段,聚变商业化进程提速。
-
BEST装置总装启动,聚变发电倒计时
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已进入总装阶段,预计2027年建成,计划2030年实现“点亮第一盏灯”的聚变演示发电目标。该装置是全球首个旨在真实产生能量的聚变实验堆,采用模块化设计,为后续商业化电站奠定工程基础。 -
EAST与“中国环流三号”双突破
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实现“亿度千秒”长脉冲运行,较2023年纪录提升1.5倍;中核集团“中国环流三号”首次达成1.17亿度原子核温度与1.6亿度电子温度的“双亿度”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聚变“燃烧实验”阶段,综合参数跃居国际前列。 -
民企氢硼聚变路线弯道超车
新奥集团“玄龙-50U”球形环装置实现百万安培级氢硼等离子体放电,为全球首次。氢硼聚变无需稀有氚燃料、无中子辐射,可直接发电,理论效率翻倍。该技术路线计划2026年实现反应验证,2035年推进商业化,有望规避国际主流氘氚路线的技术瓶颈。 -
国家战略与资本加速布局
国务院国资委将聚变列为未来能源唯一方向,25家央企组建创新联合体,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获17.5亿元注资。民营企业五年内规划投入近百亿元,合肥、成都、廊坊三地形成“国家队+民企”协同创新格局,目标2035年实现工程可行性验证。
聚变能源“永远50年”的预言正在被中国打破。随着三大技术路线并行突破,我国有望在2030年代率先实现聚变发电示范,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