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尚未完全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但已取得重大进展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成就
- “中国环流三号”突破:2023年8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标志着中国在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 EAST装置的“亿度千秒”纪录:2025年1月,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 “双亿度”突破:2025年3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综合参数大幅跃升,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对ITER项目的贡献
- 磁体馈线系统:中国为ITER项目研制了磁体馈线系统,被称为ITER磁体系统的“生命线”,为聚变堆磁体传输能量和冷却介质,以及提供控制信号的反馈等。
- 其他采购包任务:中国承担了ITER项目的超导体、校正场线圈、电源、诊断等众多采购包任务,占中国承担ITER采购包任务的大部分。
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前景
- BEST装置总装启动:2025年5月,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启动,预计将开展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前沿科学研究,演示聚变发电。
- 商业化进程加速:随着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未来可能成为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
总结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虽然尚未完全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但中国的贡献对全球可控核聚变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商业化进程的加速,可控核聚变有望成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