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正月十六是中国传统春节的重要收尾日,承载着驱晦祈福、迎接春耕的丰富习俗,核心活动包括“走百病消灾”“舞火把祈丰收”“送祖宗归位”等,兼具民俗趣味与文化深意。
- 走百病:民间认为正月十六步行出门,尤其是过桥或沿水边行走,可祛除百病、跨越坎坷。北方部分地区会围绕火堆跳跃,称为“燎百病”,寓意烧去晦气。
- 舞火把:源自农耕时代驱赶害虫的习俗,人们点燃芦苇火把在田间奔跑,火苗越高象征庄稼收成越好,结束后跨火把迎好运。
- 送祖宗:春节期间供奉的祖先牌位于此日收起,标志“年”正式结束,回归日常生活,体现孝道与慎终追远的传统。
- 饮食讲究:北方流行“落灯面”,面条象征长久顺遂;部分地区吃饺子“送年”或大蒜寓意“精打细算”,兼顾健康与吉祥。
- 禁忌与纳吉:忌仓库空置以祈新年财源广进,部分地区通过“骂晦气”或“送牛桩”等独特仪式求子祈福,展现地域特色。
这些习俗融合了农耕智慧与人文情怀,至今仍在乡村活跃。若想深度体验,不妨参与火把**或沿河漫步,感受传统节俗的鲜活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