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呈现"三足鼎立"竞争格局:美国应用材料、荷兰ASML和日本东京电子稳居第一梯队,合计占据超60%市场份额。中国厂商正加速追赶,但关键技术仍依赖进口,EUV光刻机等核心设备被ASML垄断。行业呈现高壁垒、高集中度特点,地缘政治因素加剧供应链波动。
竞争格局三大特征
-
地域集群化明显
美日欧企业主导核心设备领域:美国掌控刻蚀/沉积设备(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荷兰垄断光刻机(ASML)、日本在涂胶显影/检测设备(东京电子、SCREEN)具优势。韩国三星、海力士等晶圆厂形成本土供应链闭环。 -
技术代差显著
第一梯队年研发投入超20亿美元,ASML的EUV光刻机技术领先竞争对手至少5年。中国中微公司刻蚀机已达7nm节点,但光刻/量测设备仍落后国际2-3代。 -
并购整合常态化
近五年行业并购金额超300亿美元,典型案例包括应用材料收购国际电气(测试设备)、泛林收购KLA(检测设备)。中国企业通过收购海外二线厂商获取技术(如北方华创收购Akrion)。
未来竞争焦点
- 3D芯片封装设备:随着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台积电/英特尔等加大CoWoS、Foveros技术投入
- 第二代EUV技术:ASML预计2026年推出High-NA EUV,单台成本超4亿美元
- 本土化替代:中国规划2025年实现70%设备自给率,长江存储/中芯国际优先采购国产设备
行业观察提示:半导体设备赛道强者恒强,但细分领域(如碳化硅设备、先进封装设备)仍存在结构性机会。地缘政治风险下,设备供应链"区域化"趋势将重塑竞争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