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正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和多元共治等路径,有效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服务碎片化等痛点,其核心在于激发居民自治活力、构建透明化治理机制,并借助技术手段提升响应效率。
-
党建引领与信托制物业结合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通过“社区集体经济+信托制物业”模式,由居委会全资控股物业公司,业主作为委托人签订信托合同,明确15%利润上限并公开收支明细。这种模式既避免市场逐利导致的矛盾,又通过“三方交叉任职”(社区干部、业委会成员、网格员相互监督)提升治理透明度,使43个无物业小区收费率提升至90%以上。 -
科技驱动智慧治理
杭州三墩镇搭建“小脑+手脚”智治平台,整合智慧党建、执法等模块,联动综治队伍下沉网格,实现全年刑事案件下降14%;深圳宝安区则通过“块数据”智能底板,关联66个部门数据,精准管理550万人口。数字工具不仅提升响应速度,更通过APP实现居民线上议事、投票,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
居民自治与微治理实践
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在“三无”小区成立居民自管小组,由党员牵头组织环境改造、文娱活动,将矛盾化解率提高80%;安徽合肥方兴社区推行“五社联动”,引导社会组织、社工等力量参与禁燃宣传等事务,形成“共治理事会”协商机制。这些案例证明,赋权居民参与“家门口”事务,能显著增强社区认同感。 -
服务定制与积分激励
东胜区推出“点单式”物业服务清单,居民按需选择维修、家政等项目,并通过“以工代赈”机制鼓励技能贡献兑换积分;杭州七彩社区则依托未来社区试点,整合交通、健康等场景,实现“政府导治+居民智治”闭环。精准匹配需求与资源,是提升治理可持续性的关键。
总结:社区治理创新需平衡行政引导与市场活力,以透明化机制赢得信任,以技术手段降低协作成本,最终形成“人人参与、成果共享”的良性循环。未来,更多地区可借鉴上述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差异化路径。